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随着电子产品更新迭代,电子垃圾也成为时代和科技赠予的“附属品”。有人将其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也有人将其变成超现实的艺术品,减轻环境压力又带来视觉享受;但现实中,仍有海量的电子垃圾亟需绿色解决方案。

增速极快且危害大

电子市场的繁荣,使得越来越多的废旧电子产品包围着我们,淘汰的旧手机、报废的电脑、用坏了的家用电器,加剧了垃圾围城的态势。以我国为例,据统计,我国每年售出的新手机有4亿-5亿部,被淘汰的数量达3亿-4亿部,仅废旧手机产生的电子垃圾就达上千万吨。

基于此,有专家预测,未来,电子垃圾仍将大幅增长,成为世界上生活垃圾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不像其它的污染形态,垃圾围城会让人类无处可逃,遏制电子垃圾增长速度、加强变废为宝便显得更为重要。

另外,作为垃圾中的“贵族”,电子垃圾带来的危害远超于普通垃圾。资料显示,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铅、铬、水银等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随意丢弃或简单填埋,不仅浪费了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还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趋利避害”可成为处理电子垃圾的一个方向,尽可能的变废为宝,再通过技术手段把危害降至最低。其中,回收、处理、利用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强化垃圾分类很关键

通常情况,回收拆解、循环再利用是垃圾变废为宝的重要途径,电子垃圾亦是如此。虽然电子垃圾“魔鬼”的一面,让人望而却步,但其“浑身是宝”的特性,在循环经济的当下,又令人无法拒绝。

由于电子垃圾蕴含丰富的再生资源,被业内称为“城市矿产”,如:手机中的贵金属、元器件、芯片,经过科学处理都可再利用。一吨矿石,若能提炼出5克黄金,就可被称为富矿;研究表明,在一吨电视机主机板中,黄金含量至少80克。

因而,一直以来业内始终在呼吁,要完善电子垃圾回收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回收渠道,进而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但事实上,为充分发挥以上资源属性,合理分类是电子垃圾实现绿色处理的前提,必须把好垃圾分类这一关。

试想一下,如果电子垃圾与其它垃圾混装在一起,即便已配备垃圾回收渠道,又如何保障末端的处理,达到绿色化的处理目的。

对此,曾有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在研究制定垃圾分类管理中长期规划时,可细化各类垃圾分类标准,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管理机制,防止各类垃圾造成二次污染。

结语

电子垃圾,是“魔鬼”,也可变成“天使”;只有做好前端的分类工作,后端的绿色处理才会更高效,电子垃圾也能走入“正道”。对于民众而言,一方面要有合理消费意识,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另一方面,也要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