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的皇帝们,拥有众多后妃,儿子成群那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些含着金钥匙出生,从小锦衣玉食的皇子们,虽然拥有着最好的待遇,大多数后来还是沦为平庸之人。如果有人登上皇位,就是昏君一个。唐朝就有这么一个皇帝,五位皇子3个登上皇位,两个却都是昏君,只有最后一个,成就了千古明君的美誉。

皇帝有5子,两个成了昏君,最后一个捡来的皇位,却成千古明君

这个皇帝就是唐朝第十二位皇帝唐穆宗李恒。穆宗的父亲宪宗李纯,一生勤勉政事,将唐朝推向了中兴的局面,因为积劳成疾,他42岁就暴病而亡。结果穆宗一继位,就一改宪宗的作风。贪图享乐,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不到四年身体被掏空,一命呜呼。虽然不到30岁就驾崩,穆宗倒是留下了五个活蹦乱跳的儿子。

穆宗死后,继承皇位的是他的长子,唐敬宗李湛,这位少年天子,即位时才16岁,正是叛逆的时候,他“完美”地继承了老爹的缺点,并且将之发扬光大,不仅非常好色,还极度贪玩。在位两年间,李湛把皇宫搞得鸡飞狗跳,乌烟瘴气。因为平时对宦官非打即骂,李湛最后死在了宦官手中,生生把自己给玩死了。

皇帝有5子,两个成了昏君,最后一个捡来的皇位,却成千古明君

李湛遇弑,他的弟弟唐文宗李昂在宦官们的拥护下继位。登基之初,唐文宗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他将父兄在位时招纳的宫女遣散出宫,还杜绝了许多玩乐活动,做出了准备大干一番的气势。只不过,文宗性格上比较优柔寡断,虽有励精图治的雄心,却没有执政的能力。同时,他是由宦官拥立登基,所以处处受到这些人的掣肘。

当然了,文宗其实也是做了一番努力的,就在登基九年后,唐文宗筹划多年的除奸计划发动,也就是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可惜,这场政变被警觉的宦官们提前识破,跟随文宗的人是些无能之辈,其中还有不少佞臣,他们没能够力挽狂澜,很快就在宦官们的反击中败下阵来。这场政变的结局,就是唐文宗被幽禁,雄心壮志彻底成空,他从此安心受到宦官的摆布。

皇帝有5子,两个成了昏君,最后一个捡来的皇位,却成千古明君

之所以说唐文宗是昏君,就在于他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只是在行动上彻底偏移了方向。他有一番大志,重用的尽是些谄媚之徒,在这些人的蒙蔽下,原本有才能之士反而远离中枢,无法施展才华,结局如何已经注定了。就在成为傀儡的五年后,唐文宗在郁郁寡欢中离开了人世。就在他死后,唐王朝终于迎来了一位合格的掌舵者,唐武宗李炎。

比起两位哥哥,李炎继位并不是一帆风顺,他的皇位算是捡来的。唐文宗去世前,本来非常钟意侄儿李成美,而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却暗中将安王李溶当成了最佳皇位继承人。要说唐文宗做皇帝确实窝囊,连选定的皇帝都无法如愿继位。就在他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宦官们就准备立刻将李溶接进宫,拥立他为皇帝。

皇帝有5子,两个成了昏君,最后一个捡来的皇位,却成千古明君

结果,宦官们千算万算,还是出了纰漏。当时李炎正好和安王李溶同住于王爷们下榻的十六王宅邸,仇士良派来的神策军五大三粗,脑子却不好使,只知道迎接王爷,却不知道接谁。派去问信的人也是个说话迟钝的人,只说是“迎接大的”,意思本来应该是年长的安王。

在这决定帝王归属的关键时刻,李炎的宠姬王氏灵机一动,站出来说大的就是身材魁梧的李炎。这位王氏巧舌如簧,将一群大老粗说得信以为真,立刻簇拥着李炎进宫。当时情况紧急,仇士良一看接错了人,也只好将错就错,将李炎扶上了皇帝宝座。

皇帝有5子,两个成了昏君,最后一个捡来的皇位,却成千古明君

阴差阳错登上皇位,李炎没有辜负这份幸运。他在位仅仅六年时间,却将一众宦官压制得抬不起头来,地方藩镇割据势力在他打压下也被迫臣服,出现了唐朝后期难得一见的皇帝实际掌权的情况。李炎还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盛世“会场中兴”,成为历史上功绩卓著的千古明君。与此同时,也给他的父兄三人挣回了点面子,要不然父子四昏君,就真的尴尬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