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做个匠人挺好。

互联网圈爱贴标签,今天说自己是个艺术家,明天说自己是科学家,后天说自己是个匠人。说来说去,终于不知道自己是谁。

这三者是有区别的,也是不兼容的。艺术家的天赋是具象能力,艺术的感染力在具体细节之中,具象能力可以说是把具体细节呈现出来的能力。

科学家的天赋是抽象能力,抽象能力是把纷繁复杂的事物简单、抽象的能力,科学的能力是用严谨性、准确性实现对人的征服。

艺术家很难能欣赏数学方程式的美,就像科学家很难被局部、细节、具象的描述征服。

霍金说自己终身都在寻找解释宏观宇宙与微观事物的唯一方程式,那是最美的艺术。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何尝不是。区别是有人认为自己已经找到,有人终其一生寻找。

牛顿的悲剧是,全世界都以为牛顿三定律已经解释了宇宙一切,牛顿却在晚年开始怀疑自己。终生证道,这让牛顿如此与众不同。

余华在论及什么是文学时曾说,文学就是使记忆中已经淡漠了的、甚至已经被遗忘了的部分,重新被唤醒。文学是细节的美,无关正确,无关当下,是时空中闪亮的星点。

在艺术与科学的中间地带,也有一批杰出的人,可能是技术极客、成功商人、产品架构师、设计师……,他们不是科学家,也不是艺术家,贴个标签,他们是匠人。

乔布斯说过“站在科技和艺术的十字路口”,并不是说乔布斯既是科学家,也是艺术家,而是说在苹果的团队里不仅有工程师,还有音乐家等艺术家,苹果的产品才如此完美。

科技是手段,艺术是归宿,这是乔布斯对待产品的态度。苹果做产品的时候,是在造一个电子产品,也是在设计一个艺术品。

乔布斯是一名匠人,这是他的自我认知。

科学家,艺术家之外,都是平凡人。大多数平凡人,毕生努力可以追求成为一个匠人。科学家,艺术家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

乔布斯是个匠人,整合了科学与艺术,生产出苹果iPhone这样不凡的产品,匠人的能力与特点,不在发明创造,而在整合创新。

匠人需有匠心,专注、极致,甚至疯狂。

日本有个做寿司的老人叫小野二郎,五十几年如一日在银座办公大楼地下经营一家叫做“数寄屋桥次郎”,只有“十个座位”的小店,需提前二个月订位,一餐只有15分钟,尽管人均最低消费三万日币,但每年还是吸引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饕客慕名而来,只为品尝“寿司第一人”超过五十年的寿司功夫。

小野二郎说:你必须要爱你的工作,你必须要和你的工作坠入爱河,即使到了我这个年纪,工作也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我会继续攀爬,试图爬到顶峰,但没人知道顶峰在哪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匠心如此。

做记者很多年,目睹二十年商界之怪现象,这个圈里出了很多科学家,艺术家。比如某前英语老师,一会科学,一会艺术,俨然大师。唯一不愿做的,就是好好做一款产品。

满嘴跑火车,大师污名化,其功莫大焉。

做企业,多点匠人精神,动不动大师,导师,长此以往,就是跑江湖、跳大神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