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掌握军政外交大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死心塌地站在昏庸专横的投降派慈禧太后一边,导演了清军平壤战役、九连城战役、大连旅顺战役等一连串的溃败,一味避战求和,是个十足的卖国贼。虽然人人痛恨之,但无人敢直陈其奸。当时,竟有一位小小的六品京官安维峻,怀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不畏权贵、不惧斧锧,上了一道《请诛李鸿章疏》,提出杀李鸿章以振奋人心,并指责慈禧太后专权误国。一时震动中外,成为中国近代反帝史上具有赫赫声名的人物。人称之为“陇上铁汉”。

安维峻,字晓峰,号盘阿道人,甘肃秦安人。光绪八年考中举人,由于他气质刚廉,品性孤直,不阿权贵,不结朋党,虽然有才有智,却始终仕途不顺。直到光绪十九年,才迁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六品京官。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正直言官,安维峻能做到的,就是恪尽职守向朝廷上疏,纠正君臣之失。据考察,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仅半年时间,安维峻就上四十一道疏,全是关于甲午战争的条陈,所言均是有关国家安危之条。尤其是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二,当他听说李鸿章勾结太监李莲英,怂恿慈禧太后明谕光绪帝与日本议和的消息后,义愤填膺,痛不可忍。决心以命拼一疏,连夜草奏《请诛李鸿章疏》,争取能挽回局势,力阻和议。疏中写道:

“皇太后既归政皇上矣,若犹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至李莲英是何人斯,敢干预政事乎?如果属实,律以祖宗法制,李莲英岂复可容?”

此时,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岁寿辰,她提走海军经费大修颐和园准备举办万寿盛典,生怕战争冲击了她做寿的兴致,只要和解,不惜卖国。而李鸿章更是忧虑他存放在日本的巨额赃款受到损失,尤其怕战争削弱了他的淮军和北洋海军,造成战后自己的地位下降,所以味避战求和。特别是开战后,他竟暗通日本使节,放走日本间谍船,甚至接济日本人煤、米、军火,对清军前敌粮饷火器,则故意克扣勒索。他“闻败则喜,闻胜则怒”,奖励阵前逃将,惩罚抗敌将士,一心意要将战争引向失败,用以压制主战派,为他的主和路线创造条件。李鸿章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切齿痛恨。而慈禧却放手让李鸿章大干卖国勾当。

《请诛李鸿章疏》在历陈李鸿章求和卖国的种种事实后,说道“准冀皇上赫然震怒,明正李鸿章跋扈之罪,布告天下。如果将士有不奋兴,倭贼有不破灭,即请斩臣以正妄言之罪。”真是大义凛然,光昭日月!此疏如投枪匕首,刺中了投降派的要害,慈禧太后岂能容之?光绪帝怕慈禧太后借此将其投入大狱,迫害主战派,于是以安维峻“听凭传闻”为借口,事先将其革职,谪戍军台效力赎罪。

然而,安维峻的这一爱国正义行动,却获得了士大夫及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同情。登门慰问者络绎不绝,为其饯行者不胜枚举,赠钱赠物者数不胜数。临行时,在京的友人,特地选择了明朝爱国志士、因劾奏权奸严嵩而被斩首的杨继盛的故宅为安维峻饯行。士大夫们纷赠诗送行。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志锐特制“陇上铁汉”印章一枚相赠,京师大侠王五亲自保镖,馈赠车马行资。甘肃赴京会试举人侯乙青、李维坚亲自护送他到张家口。到了戍所,都统以下官吏都敬以客礼。人们都深为感叹说:“可见公道在人心,晓峰于此不朽矣!”

安维峻在御史任上,前期所上奏折,也没有一疏是阿谀应景之作,主要是进言整顿吏治和革除科场积弊,正是当时清朝政治腐败的焦点。他有胆有识,不避权贵,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疆臣督抚、学政、道员,只要是腐败者,都难逃他的举劾。如贪赃枉法的礼亲王世铎、保举子侄窃取高官的李鸿章、为冒籍举人取保的新疆巡抚陶模、用官银替舞弊举人付枪手酬金的甘督杨昌,渎职的广东学政徐琪等等。他在《力阻议和疏》中还极有远见地指出:如果与日本议和,将滋长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他沉痛地说:“至此以后,将赔兵费,割重地,视为救急之良图,无复自强之一日矣。”这一切竟不幸被他言中,甲午之战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7年,沙俄侵占了中国旅顺、大连,中俄新约使中国东三省成为沙俄的势力范围。安维峻在贬所张家口听到消息后,夜不能寐,在《次韵答钟愚公》诗的“自注”中说“闻中俄新约之夕,梦中呓语作不平声,室人初唤醒时犹曰:此疏终死必上。既而知是梦,付之长叹息而已。”一个戴罪之人,已无上疏之权了,但仍念念不忘报国除奸,真是难能可贵!可惜,他的报国之志再也不能实现了。到了1898年,他贬谪军台虽已三年期满,朝廷却下谕旨,延长戍期。当年,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也被软禁。安维峻希望清室中兴的幻想彻底破灭了。安维峻以一个小人物而彪柄史册,正义永垂千古,浩气可贯长虹,受到后人的永世怀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