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乐毅下齐七十余城之时,其余四国军队已经回去了。

《资治通鉴》: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闵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揭秘乐毅为什么没有攻下莒、即墨二城,真的是不想灭掉齐国吗?

自济西大败齐军主力,其余四国军队已经回去,只剩下的是燕国趁势攻取齐国城池。

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

揭秘乐毅为什么没有攻下莒、即墨二城,真的是不想灭掉齐国吗?

于是乐毅率军深入齐国,下齐七十余城,这七十余城虽也有抵抗的,但抵抗应该不强烈,否则乐毅不可能这么顺利,再者攻城之后还需守城,抵抗加守城,这必然耗费燕国的一些军力,当然这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在下面。

第二,正是因为乐毅是名将,以乐毅之才才没有强攻莒、即墨二城。孙子曰:“善用兵者,必以全争于天下”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及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令曰:“城中民出者勿获,困者赈之,使即旧业,以镇新民。”三年而犹未下。

揭秘乐毅为什么没有攻下莒、即墨二城,真的是不想灭掉齐国吗?

乐毅是名将,且深知兵法,此时齐国只剩这两座城池,之前战败的士兵都已回到这两座城池,且再攻下去齐国便要灭亡了。亡国之战,战士誓必死战。

东汉末年黄巾造反,皇甫儁破贼,围贼于城,或荐之曰:“今四面围如铁桶,贼乞降不得,必然死战。万人一心,尚不可当,况城中有数万死命之人乎?不若撤去东南,独攻西北,贼必弃城而走,无心恋战,可即擒也。”儁然之,随撤东南二面军马,一齐攻打西北。韩忠果引军弃城而奔。“

万人一心,势不可挡,况且城中还有数万“亡国”之人。再加上两座城池城高坚固,且齐国即墨有田单为将,田单也是有谋略的人。

揭秘乐毅为什么没有攻下莒、即墨二城,真的是不想灭掉齐国吗?

初,燕人攻安平,临淄市掾田单在安平,使其宗人皆以铁笼傅车轊。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禽;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及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孙子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田单为将可能比不上乐毅,但是他能使自己“不可胜”,这就足够了。三国时期司马懿虽然比不上诸葛亮,但也使得诸葛亮七出祁山,无功而返。

万众一心,又是数万死战之人,又有田单为将。乐毅即便真的攻克了这两座城池,燕军必定元气大伤,对于善战的大将乐毅来说,这肯定不是他想看到的,而且不一定能攻克。所以“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及令解围”,乐毅攻城试过,但没有攻破。

揭秘乐毅为什么没有攻下莒、即墨二城,真的是不想灭掉齐国吗?

《反经》里面说乐毅没有攻下莒、即墨,是为了夫兼并者,非乐生之所屑;强燕而废道,又非乐生之所求。不屑苟利,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举齐之事,所以运其机而动四海也。围城而害不加于百姓,此仁心着于遐迩矣。迈令德以率列国,则几于汤武之事矣。乐生方恢大纲,以纵二城,收人明信,以待其弊,将使即墨、莒人,顾仇其上,开宏广之路,以待田单之徒;长容善之风,以申齐士之志。招之东海,属之华裔。我泽如春,人应如草,思戴燕王,仰风声,二城必从,则王业隆矣。虽淹留于两邑,乃致速于天下也。不幸之变,势所不图,败于垂成,时变所然。若乃逼之以兵,劫之以威,侈杀伤之残,以示四海之人,虽二城几于可拔,则霸王之事,逝其远矣。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顾城拔而业乖也。岂不虑不速之至变哉?顾业速与变同也。由是观之,乐生之不屠二城,未可量也。大意是乐毅没有攻下莒、即墨是因为他不想速攻,而想“布仁德于四海,取信于天下”。

揭秘乐毅为什么没有攻下莒、即墨二城,真的是不想灭掉齐国吗?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乐毅没有攻下莒、即墨有以下几个原因:

1.暂时攻取不下。这是最直接的原因。齐国有田单为将,齐国人民保家卫国,誓必死战,暂时攻取不下,很正常。

2.乐毅改变了战略。这是根本原因。强攻不下莒、即墨,乐毅便改变了战略,围而不攻,善待齐民,以收其心。笔者认为乐毅不是一般的将领,乐毅要的不只是攻下莒、即墨,把齐国领土全部纳入燕国的统治范围,而是要让燕国的恩泽遍布齐国,使齐国的百姓信服燕国的统治,所谓欲服其人,先服其心,便是这个道理。齐国既服其德,赵国,韩国,魏国,楚国也莫敢不服,既服其强,又服其德,此王者之道,所以三国里面对乐毅的评论也很高,比如说诸葛亮:此人每尝自比管、乐。把乐毅放到和管仲的低位进行评论。我觉得收复齐国,进而进取天下这才是乐毅战略的终极目标。当然,如果上天再给他几年时间来施展他的抱负的话。

笔者愚见,如有不妥,见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