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校饮食是否安全? 如何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我区各学校(园)给出了答案:由校(园)长、值班行政担任“试餐员”,每天在学生就餐前30分钟对饭菜进行试餐,确保学生吃得安全。

每日提前半小时试吃 把好安全关

4月19日中午11点半左右,双流中学实验学校食堂监督管理员晏良彬像平常一样按时走进食堂试吃,当天的午餐有杏鲍菇肉片、黄瓜肉片、清炒空心菜等。他端起自助餐盘,把每种菜都取了一份,开始试吃。30分钟后,感觉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晏良彬才在“留样试尝记录本”上认真写下了当天试吃的饭菜品种,最后签字存档。

“试吃饭菜这个任务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轻松,它是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

晏良彬告诉记者,每天学校食堂有2000多人就餐,如果食品生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纰漏,都会给学生健康造成威胁。

晏良彬告诉记者,按照学校食堂试餐制度规定,学校每天都会将每一餐的每种饭菜留样200克放进冰箱,留样的饭菜必须存放48小时。此外,学校还优化了场所布局,在备餐间、厨房操作间、粗加工间等部位加装了摄像头,对食堂从业人员操作过程实施“明厨亮灶”管理,对餐饮食品加工过程进行公示,并将结果保存90天,让后厨真正实现了“阳光操作、透明监督”。

狠抓制度落实 全力保障学校食品安全

抓好试餐,只是各学校(园)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举措之一。

“每学期开学、重大节假日收假的第一餐,各学校校(园)长都要在学生开饭前提前半小时试吃;平时的一日三餐,由学校值班行政在开饭前半小时试吃,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和对饭菜质量进行实时监督。”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为全面做好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区教育局狠抓工作落实,要求学校各岗位、各环节人员分工细致科学、责任明晰准确,逐步形成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的长效管理机制。

该负责人还表示

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和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时时不放松,处处无空档”。

据悉,从2013年10月起,全区所有公办学校全部收回食堂自主经营权,并率先在全市开展大宗食品原材料集中统一配送工作。采取对外招投标,选取了6家有资质的公司,向学校食堂集中配送米、面、油、调味品等大宗食品原材料。各学校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向供应商索要送货清单或发票收据,严格禁止无食品标签、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材料进入学校。从2017年9月起,全区各学校每天严查食品原材料的生产信息、残农检查结果、购买地点、生产日期等信息,全部录入成都市“食品流通溯源平台”接受监督,确保“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目前,全区共有5所四川省示范性标准化学生食堂,95%的公民办学校幼儿园加入了“食品流通溯源平台”,所有公民办学校幼儿园100%完成了“明厨亮灶”工程。

记者 廖琴 摄影报道 编辑 黄诗婷 校对 岳铃 审核 杨敏 刘云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