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官,大家首先就会想到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个是包拯,断案铁面无私,执法公正,再一个是海瑞,两袖清风,敢于犯言直谏。关于他们的话题实在是太多,在这儿就不一一细说了,咱们今天主要来说一个清朝的清官,他本来犯了欺君之罪,结果就因为跟皇上开了个玩笑,就柳暗花明了,他就是陈瑸。

他是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进士,被派到福建古田县当知县,在任期间兢兢业业,惩贪官、禁滥刑、崇节俭、兴书院等等事情没少做,政绩十分突出。不仅如此,他还布衣蔬食,那日子艰苦到一定程度,把所有省下来的钱都用于国计民生,所以老百姓感念他的好处,纷纷传扬他的美名。

当时的大清正是国力旺盛的时候,到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只有台湾府连连求助,说是海妖作祟,毁坏农作物,导致盗匪峰起,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朝廷连换几任知县都未能见效。康熙正苦恼的时候,有人向他推荐了陈瑸。

康熙帝对于他的能干和清廉也是早有耳闻,于是就下旨让他进京授官。巧的是陈瑸当时正在老家,老母重病在床,他接到圣旨之后很是为难:去吧,老母病重无人照顾,不去吧,抗旨可不是小事,八成脑袋都保不住了。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把老母照顾差不多了再说。半月之后,他见老母病情稍缓,这才起身赴京。

上路之后,陈瑸就想着见了皇上该如何应对,当时正赶上膏蟹大量上市,看着这一只只活蹦乱跳的膏蟹,他顿时有了主意。陈瑸织了一个竹篓,装满一大篓活鲜并涂满海泥的膏蟹,就匆匆忙忙地赶路了。

到了京城直奔皇宫,见到康熙之后,二话不说,便将篓中活蟹解放开来,然后毕恭毕敬地跪下。康熙一看见他,不禁怒形于色,大声呵斥道:“你可知罪?”

陈瑸不慌不忙地说道:“罪臣陈瑸抗旨,迟迟未归朝廷,罪该万死。望皇上恕罪。”康熙继续责问:''你明知延迟回朝是死罪,为何还要抗旨呢?''。陈瑸指着门外横行的膏蟹,说道:''这些膏蟹是我从家乡带来的特产佳肴,为保持鲜活,特地从雷州一路赶着这群畜牲上路,由于畜牲不听活,走得又慢,所以误了行程。这些都是给您的贡品,请皇上用过膏蟹,再杀罪臣未迟''。康熙听他这么说,脸上缓过劲来:“算你嘴甜,待朕吃了蟹再说。”

次日早朝,康熙皇帝下旨:''陈瑸,抗旨本应杀头,朕现念你一片忠心献君,就给你一个戴罪立功机会,立即赴台湾任职,铲除海妖,平荡贼寇,恢复生产。”然后还不忘补充一句:“限你五年之内完成,自有重赏,否则两罪俱罚!''陈瑸一听免他死罪了,赶紧谢恩。

其实,康熙早就从群臣口中得知了陈瑸老母病重的事,又见他迟迟不来朝见,想是这件事的缘故,不禁被他的孝心感动,本就有意将他赦免,再加上台湾此时正需干吏前去治理,所以就借坡下驴,免了他的欺君之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