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诸葛亮对关羽有些怨气,这是很正常的,但若说诸葛亮仅因这点嫌隙,便坐视关羽败亡、见死不救,甚至于借刀杀人,借东吴之手干掉关羽,那就扯得有点离谱了。

关羽其人,勇武难当,意气逼人,《三国志》载其曾刮骨疗毒,令人敬畏;关羽被曹操生擒时,也是有条件的投降,曹操百般挽留,那也是干净利落地回绝,“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傲气是有的,他甚至有些俯瞰天下英雄的意味。《资治通鉴》载,“备还治成都,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馀皆进位有差。遣益州前部司马犍为费诗即授关羽印授,羽闻黄忠位与己并,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羽大感悟,遽即受拜。”再加上关羽是刘备最是核心的班底,老资格,对后来的诸葛亮等人自然有些高人一等的态度,也就难免心生嫌隙。“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关羽的确有着自傲自负的缺点,也的确得罪过诸葛亮,但这并不能成为诸葛亮见死不救的证据。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资治通鉴》载,“孙权攻合肥。时诸州兵戍淮南。扬州刺史温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然不足忧。今水潦方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猾,正恐征南有变耳。’已而关羽果使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羽自率众攻曹仁于樊。”正是这一年八月,关羽便完成了他威震华夏的一战,《三国志·曹仁传》载,“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一举重创曹魏,甚至骇得曹魏欲行迁都之举。

惜乎情势急转直下,孙吴联曹,于十一月以猛烈的态势实施了“白衣渡江”的作战计划,切断了关羽的后路,败走麦城,同年十二月,关羽及其子关平落入马忠手里,丢了性命。此时距离关羽踏上人生巅峰不到两个月时间,谁晓得他这么快就落败?

首先,关羽是在被对手奇袭之下落败,在那个联系割断的时间,甚至来不及救援,其次,刘备集团在此次战役中损失了荆州三郡,实力大削——就算诸葛亮真的有意对付关羽,又如何会不计较这些损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