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的孩子多也是在当了皇帝以后,在当皇帝以前,马皇后管着他,不让他接近女色,为此他们还约法三章。根据历史,可考证的,朱元璋总共有26个儿子和16个闺女。但是这么多孩子中,能够独当一面,让老朱放心的,恐怕也只有大儿子朱标和四儿子朱棣了。

朱标温文儒雅,爱民如子,对自己的弟弟妹妹也是呵护有加,在众人中地位很高。老朱也是给予了厚望,一直当作接班人在培养,还送给他“仁”、“明”、“勤”、“断”四个字,让他帮助自己处理政事。但是,朱标运气好像不咋地,年纪轻轻的,才37岁就因病驾鹤西去了。

朱棣是一个非常热爱军事的皇子,朱棣的生母死得早, 但是这也让其与其他皇子变得不同,朱棣在朱元璋打仗回营后,经常找常遇春、徐达等人待着,听他们讲打仗的故事,朱棣听得也是兴趣盎然,再加上聪明好学,也算是打下了很好的军事基础。这一点,是其他所有皇子所比不上的,事实证明,在后来的地位争夺战中,剿灭元朝残余势力的战斗中,朱棣高超的军事素养发挥的淋漓尽致。

从常理推断来说,大皇子朱标死了以后,朱元璋为了大明江山的基业长青,最应该把皇位传给朱棣,但是为什么朱元璋没有这么做呢?其实按照自古以来的地位继承的制度来说,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如果皇太子不幸,英年早逝的话,应改由皇太孙继承皇位,如果皇太孙年龄太小的话,这时候会找朝中威望能力较强的几位大臣共同辅佐,待皇帝能够独自处理政务的时候,才让皇帝亲政。

其实朱元璋也心知肚明,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皇太子去世后,一般会改立皇太子的儿子为继承人,而不是另立皇子。这就是所谓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朱标的长子早夭,次子是朱允炆,所以,刘三吾劝谏让朱允炆继承皇位,称“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事实上也是如此。《大明律》中有一些过分严苛的条文,朱允炆曾向朱元璋提出请求,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对《大明律》中严苛条文进行修改,此举深得人心。

其实朱棣做不了皇帝除了根据历代帝制传承,大明律法的约定外,朱棣自身也有很大原因,因为这个时候的朱棣虽然军事能力强劲,但是文治韬略还是非常欠缺,用不好听的话说,那简直就是半文盲啊!现在天下基本大定,是需要搞建设,搞经济的时候,这是需要文化的,需要知识的,朱棣的才能大可辅佐侄子,剿灭叛乱即可,所以说燕王朱棣当不了朱元璋的继承人,而且这样还可以避免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

在这种情况下,老朱综合考虑,最后还是决定拥立自己的皇长孙朱允炆当继承人。为了给孙子铺平道路,朱元璋先后对蓝玉、胡惟庸集团进行清洗,然后把几个有实力的儿子都分封到边关守卫疆土,裂土封王。世事难料,人算不如天算,老朱还是先走一步,1398年,时年70岁的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也就是在这一年,朱允炆继承了大明皇位。仅仅一年之后,不甘皇权旁落的朱棣,就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了靖难之役。很明显,朱棣成功了,然后迁都北上,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北京故宫,一座规模最为宏达的皇家园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