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本质上讲,劝顾客刷“卡”买单的商家,都在卯足劲儿使用这种钓愚骗术,鼓动你刷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往往会买的更多。其实这种钓愚骗术不只出现在你决定买什么的时候,往往你在选择买单方式的时候,也会遇到类似情况。

1.这本书教你识别,到底是谁在欺骗我们的钱包、金融和社会

每一天我们都忙忙碌碌,好不容易闲暇下来,可能咱们大部分人做得最多的事情,不外乎就是逛逛商场啊,购购物啊,或者坐着看会儿电视、刷刷购物网站、读本杂志。

但你知不知道,你的每一步或每一个举动其实早已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操纵着?广告商、地产商、汽车销售乃至政客,他们有着各种各样强有力的手段,说服你去做那些消耗你利益的事情。

也就是说,无论你做什么,只要你生活在当今这个“自由市场”的体系内,“上钩”就是逃不掉的,自由市场制度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今天已经变成了随时准备绊倒我们每个消费者的“看不见的脚”。今天这本书《钓愚:操纵与欺骗的经济学》,注意,这里的愚是愚笨的愚,就是要向你展示这些“垂钓者”,从汽车销售到房地产中介,从烟厂到酒厂,从食品厂到制药商,从信用卡到广告,是如何通过撒播诱饵和虚假信息,让你一步步钻进他们的渔网——最后再把你“钓”上钩!

读完这本书,你还能了解到:一,钓愚骗术是如何大大影响2008年经济危机的?二,为什么新奇士的橙子会操纵你的思想?三,各大公司又是如何雇佣所谓的“科学家”来提升他们的盈亏底线?

别走开,马上回来。

2.自由市场不仅不理性,反而尽是些“愚弄”顾客的非理性诱饵。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在自由市场的经济体系中,个人能通过理性决策实现互利共赢的交易,今天我们可能要反思一下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大部分经济学类的书籍告诉咱们,人们在市场中的购买行动,多数时候都是出于个人的理性选择。举个典型例子,你要去超市买苹果和橘子,但你口袋里只有那么点儿钱。这时候,你就需要根据水果的价格和个人喜好,来决定买多少苹果和橘子。但是,仅这一个例子就能反应市场的真实情况吗?我们真的是在对商品价格作了理性判断后,再决定购买的吗?当然不是。自由市场会不断制造各种诱惑来抓住顾客的软肋。

不信你看一下我们身边的超市。回想下平时进超市,鸡蛋和牛奶是放在哪儿?是不是都被很刻意地摆在商店的最里面。你有没有想过,为啥不是摆在超市入口显眼处?这多方便消费者拎走就付款啊?注意,此处就可以看出商家的良苦用心了!鸡蛋和牛奶是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买的必需品,放在超市最里面,也就是无形中要求每个顾客都必须逛完整个超市才能找到。你想想,你为了去拿鸡蛋和牛奶,是不是眼睛都要被沿途货架上的其他商品诱惑一番啊,各种各样“打折促销”“买一赠一”“商家馈赠”拼命向你招手,来啊来啊,快来买啊。到最后,您拎着牛奶和鸡蛋去结账时候,购物车里是不是多出一堆您本来压根没计划买的东西?然后您还暗自窃喜,哎呀妈呀,今天可捡了不少便宜了!

更悲催的是,当我们在决定买还是不买的时候,也同样是被操纵着的。例如,那些卖蛋糕粉的公司就会试着诱发顾客潜意识里的想法,也就是搞点“自制”食品。所以,这些公司不光是把鸡蛋打进蛋糕粉,他们会让顾客自己打一个新鲜鸡蛋进去,然后弄得好像有了这个鸡蛋,再随便“搅一搅”,一个蛋糕就做成了。

综上所述,我们以为在自由市场体系里,这个不受政府干预控制的自由交易场所,我们是自由而理性的选择,事实上,这个场所恰恰正是钓愚的理想之地,我们总是一而再而三地成功晋级为上钩者。很高兴地告诉您,这就是本书所谓的“钓愚”,让一个人去做一些有利于“渔夫”但不一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咱们稀里糊涂欢天喜地上钩,咱们正是作者所指的“愚人”。

{!-- PGC_COLUMN --}

3.靠名气骗财就是一种钓愚手段,也是2008年经济危机的主导因素

2008年那场经济危机您还记得吗?先是美国房价不断上涨直到最终崩溃,接着股市崩盘,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美国整个金融业迎来一场毁灭性打击。事后,这场危机的起因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各种说法都有,但本书作者说,大家都忽略了这里面一种钓愚手段——靠名气骗财。为了让您更好地理解这种钓愚手段,这本书里设置了一个场景:假设你是个卖牛油果的水果商,因为卖相好、口感赞在周围积累了点儿名气,这时候你开始趁机向那些老客户兜售一些半生不熟的牛油果,虽然他们付的钱足以买之前那种品相很好的牛油果。也就是说,你可以利用你的名气来愚弄顾客,操纵他们为你的利益买单。

作者说,这种情况恰恰就是2008年经济危机的诱导因素。当时,在美国出现了一些信用评级机构,例如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在这里咱先解释下,所谓的信用评级机构,是金融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服务性中介机构,它是由专门的经济、法律、财务专家组成的、对证券发行人和证券信用进行等级评定的组织。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为各类公司债券和地方债券,有时也包括国际债券和优先股票,普通股票一般不作评级。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除了以上两家,还包括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刚才提到的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它们的名气来自于能够做出可靠的债券评级,以及确保企业、政府的贷款安全。

咱们再把前面设置的那个场景联系起来,债券就好比刚才说到的常见的牛油果。那么什么是外来的牛油果呢?要知道,除了给债券作评级以外,在2000年初,这些信用评级机构也开始为一些更复杂的金融产品作评级,这类产品就好比是那个外来的牛油果。

但是事实上,各大银行根本不会出售那些卖相好、成熟的外来牛油果,为啥?因为他们手里只有一些半生不熟或快要烂掉的牛油果。也就是说,这些复杂的金融产品违约的可能性都很高,但这些银行还是把它们送去评级。因为如果这些产品获得了很高的信用级别,银行就能获得高信用名气。自然也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这就叫靠名气骗钱。

但是,你可能好奇,信用评级机构完全可以不接啊?为什么要跟银行合起来做这种事呢?很简单的道理嘛,因为银行拿着金融产品去给信用评级机构做评级,是会付费的,有钱就是大爷,对不对,既然这些机构需要银行的钱,银行产品评级关系机构的生意乃至生存,这么一来,银行自然就可以给这些机构施加压力了。

如此一来,银行和信用评级机构,相当于合谋,制造了一场骗局,所以当投资者最终意识到,某些他购买的“外来金融产品”,那些被信用机构评级很高的金融产品,其实根本就是一堆“烂掉的牛油果”时,投资者的资产就被大大降低了,如此一来,大面积的金融危机也就随之而来了。

4.广告商家往往编些深入人心的故事来引诱顾客上钩。

要想透彻地了解钓愚骗术,咱们大可从广告入手。另外,平时很享受“刷卡”的朋友,您可别走开哦,等会我也会告诉您,刷信用卡时,那些钓愚骗术如何不知不觉就把忽悠你把钱双手奉上的。

通常,我们大脑的思维是以一种故事性的方式来处理信息,经验老道的广告商家,他们很清楚这一点。具体说来,我们的想法并不是无形的、抽象的,而是在大脑中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也就是说,这种思维模式包含了一唱一和两种声音。所以你大可以这样想,很多广告都在试图把你带入这种对话模式,或向你的大脑灌输各种故事,总而言之就一个目的:让你买单!

这么说您可能有点不够具体,咱们举个例子,博达大桥广告代理公司的前身是罗德·托马斯公司,他们曾推出一种名叫“新奇士”的橙子。这个“新奇士”的英文名“Sunkist”听起来像是“Sun kissed”,翻译过来就是“光照充足的”的意思。这名字一出,很多顾客就以为,哎,不错哦,这家公司卖的橙子想必都是光照充足的上等橙子吧。你看哈,在这里,“阳光”“照耀”这些词语,一听就让人感到欢乐感到温暖,很能激发人们内心的积极情绪,自然而然地就引导顾客在思维中进行自我对话了。

其实这种钓愚骗术不只出现在你决定买什么的时候,往往你在选择买单方式的时候,也会遇到类似情况。很多朋友可能觉得,付现金还是刷卡,这好像没什么可纠结的:如果钱包里有现金,那就付现金;如果钱没带够,那就刷卡咯。然而注意咯,事情可没有看上去这么简单。刷卡还是付现金,可不一定是你自己选择的哦。您一定没注意到,当你准备结账时,一些细微的暗示就能左右一个人的买单方式。有调查显示,如果你因为钱不够而选择刷卡,那你有可能消费得更多。

心理学家理查德·范博伯阁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刷卡时留下的小费要比付现金时多13%。另一项研究表明,在商场购物时,相比没有卡只能付现金的顾客,那些刷卡的顾客买得更多。

您是不是恍然大悟了?从本质上讲,劝顾客刷“卡”买单的商家,都在卯足劲儿使用这种钓愚骗术,鼓动你刷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往往会买的更多。为什么那么多办信用卡的帅哥靓妹每天都在写字楼下热情洋溢地推销?为什么广告中成天都是办哪家银行信用卡看电影享受5折吃饭5折?这会儿您一定恍然大悟了。

5.政客的钓愚手段是向选民隐藏部分政策信息,大型药店的手段也如出一辙

说起来,钓愚骗术可不仅仅只是店家和广告商的专利,在医疗行业和民主体制中,你处处可以发现这种骗术的身影。基本上,只要你接收到的信息能影响到你做决定的方式,那你基本上就遭遇到一个垂钓者了。

比如说,美国选民,说白了就是一个很容易被忽悠的群体,因为他们很难全面了解某项公开议案或某个候选人。就拿2008年美国的《经济稳定紧急法案》来说吧。这个法案涉及七千多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目的是在经济危机最恶劣的时期,挽救濒临破产的美国银行体系和包括大众、克莱斯勒在内的汽车公司,并保护它们的重要市场份额。

然而,即便是了解内情的人,其实也没有预测到这个法案将成为一种钓愚骗术。比如说本书作者,他其实早就拿到了一份法案的副本,但是,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有发现有哪些条款在财政方面为特定的银行和汽车公司提供了紧急救援。这说明什么呢?就是说,要想全面真实地了解某项法案不可能的。所以,政客们就会在选民对政治信息把握不全面状态中,拿这些信息去忽悠他们,忽悠他们去投票支持那些选民自己压根没啥好处的政策。

大到政治,小到日常购物,这样的钓愚手段无处不在。当你去去药店买药的时候,如果你不了解药片的关键信息,你也就只能等着被忽悠。举个例子,1999年德国的默克医药公司,向市场投放了一种名叫“万络”的新型止痛药。我们知道,很多医药公司会有自己合作或者资助的科研机构或项目,“万络”就是其中一个项目,按照他们的科研结果,“万络”简直就是灵丹妙药,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没多久,就有其他机构的研究揭穿了这个谎言:“万络”止痛药有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可能会引发心脏病。

听到这,您可能已经怒不可遏要破口大骂了,啊,这些无良公司,怎么可以这么丧心病狂呢?但是,我要告诉你,不用激动,现实的情况可能远远比你想的更恶劣。您想想,如果那些权威医学期刊上出版的文章,就是由医药行业内部赞助的呢?那么,大部分文章都会一个劲儿地夸赞研究结果或药物。这不是猜测,恰恰就是真相。很多大型医药公司也就是通过这些手段,大肆吹嘘他们生产的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忽悠得患者及患者家属心甘情愿又趋之若鹜地去抢购这些药物,却把患者的健康抛之脑后。

6.各类创造发明也存在钓愚骗术,最突出的就是烟草业

一说到“创新”,咱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进步”。毕竟各大经济学家们也都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不创新就会死,等等等等。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注意咯,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能带来进步。而且,对创新的迷信,还会带来一些恶果,很多人就抓住这种心态,对咱们实施钓愚骗术。

举个例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就曾发现一种明显的钓愚骗术:登机牌。在一些大型号的飞机,航空公司会通过发放白金卡、金卡或银卡将乘客分为三六九等,以此来安排他们的登机顺序。这种看起来很肤浅的等级划分,结果还大受欢迎,谁都想享受vip乘客的高贵待遇,对不对,虽然可能基本上没啥差别,除了心理安慰,于是很多乘客就为了拿到一张象征“社会精英”的登机牌,一而再再而三地购买美联航空公司的机票,为美联航空公司创收不少哇。您说,美联航空的这项创新是进步呢?还是赤裸裸的钓愚?

再跟您说一个片面创新的例子,19世纪80年代,一个叫詹姆斯·本赛克的家伙发明了卷烟机。这个设备的出现大大节省了烟草行业的成本,让烟草制造商们赚了个盆满钵满。从这个角度来说,真是个了不起的创新,对不对?但是,别忘了,这个发明也让大批量廉价烟草流入市场,很多人因为吸食这种廉价烟而染上了烟瘾,肺癌患病率高幅度飙升。

抓住大众的软肋,再进一步实施钓愚骗术,烟草行业堪称此中高手。说个历史往事,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在烟草商的诱导下,吸烟被认为是一种世俗、性感、高冷的行为。当一些科学家们站出来说吸烟会致癌时,烟草业仍然利用这种钓愚手段混淆视听。他们怎么做的呢?雇佣一批内部“科学家”。这批人强烈表示,吸烟和癌症之间的关联“尚未得到证实”。麻烦的是,已经被搞得晕头转向的大众消费者,基本上搞不清楚这两派科学家到底谁对谁错。一句话,烟草公司正是以这种虚假信息,掩盖吸烟的真实危害,并利用人们对烟上瘾的这个软肋,继续收敛不义之财。

7.适当的法律和标准能帮助人们免遭忽悠。

听了这么多商家、广告商、政客、烟草公司的钓愚手段,您是不是很崩溃呢?谁都不想上当受骗,到底咱们怎样做才能免遭忽悠呢?

在这里,本书作者给咱提供了几条锦囊妙计:

首先,设定行业标准是抵制这种钓愚骗术的强有力手段。因为这样一来,各大公司就很难将虚假消息传播出去。打比方说,举个小麦行业的例子。你想一下,如果一袋小麦中含有大量已损伤的谷粒,那势必就不好卖了。但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有些公司会利用他们的名气来兜售这种次品小麦,如果有更丧心病狂的公司,甚至会简单粗暴地在次品小麦的包装上贴个“优等小麦”的标签。好在美国农业部已经建立了固定机制,在分拣、定等级和贴标签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总而言之就一个目的,保护顾客免受生产商的忽悠。另外,联邦谷物检验署还会定期检查这些公司的生产设备和产品。

其次,美国联邦法律和各个州的法律也能很好地保护顾客免遭忽悠。

目前,美国各大州都遵守《统一商法典》,要求人们要信守承诺、履行商业合同规定义务,从而避免各受益方被合同上很小的字眼忽悠。在这请允许我多说两句《统一商法典》,它的内容是基于商业交易的不同环节,涉及货物销售合同、消费租赁、商业票据法、资金转移、信用证、提单、投资证券和担保等方面的法律。在结构方面,统一商法典由两部分组成:法律条文和附注于条文的官方释解。另外,这部法典能将“顾客”和“商家”区分开来;并在检查合同上的小号字体时,让消费者比世故老道的“商家”担更少的责任。那这种法律究竟是怎么运作的呢?

想象一下,你买了一台烤面包机,但包装上的小字却写着这其实是个冰淇淋机。你当然没有认真读这些小字,不然也不会在家里拆开这个“烤面包机”时一脸大写的“懵”!对于这种情况,商家一般会说:“商品信息”都写在包装上了,是你自己没看仔细。”每当这时候,这个《统一商法典》就会成为你的救星了!

8.世界这么大,忽悠处处在

说了这么多,还是开头咱们聊到的,从传统意义上讲,经济学类书籍都遗漏了自由市场体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人们总是被操纵着去做各种对自身没啥好处的事情,也就是常说的“被忽悠”。无论是去购物还是听政客们发言,这种上当受骗的风险都是真实存在的!

对此,本书作者建议大家根据“50-30-20的规则”为自己做一个购物预算清单。

具体地讲,就是把开销分成3部分。其中,50%用来买“必需品”,例如食物、洗涤用品和厕纸;30%用来买“想买的东西”,例如新鞋、电影票和一顿美食;再把最后的20%存起来。如果你能按照这个预算安排自己的日常消费,被忽悠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因为这种严格的花销控制会帮助你轻易抵制各种诱惑。

另外,建议大家进一步阅读克里斯托弗·哈海德纳吉的《社会工程》。这本书首次从技术层面剖析和解密社会工程手法,从攻击者的视角详细介绍了社会工程的所有方面,包括诱导、伪装、心理影响和人际操纵等,并通过凯文·米特尼克等社会工程大师的真实故事和案例加以阐释,探讨了社会工程的奥秘。包括黑客、间谍和骗子所使用的欺骗手法,以及防止社会工程威胁的关键步骤。要知道,没有点“防骗之术”,就算世界再大,你也走不远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