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强(右)在河南县采访

从摔跤冠军到首席记者路有多远

人的一生真的好快,就像秋季和冬季交接的那一瞬间树叶从空中飘落而下一样。转眼间,我已是三十多的人了,屈指算算,在这二十几年中,许多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体育训练和新闻采访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

◆获得摔跤冠军

记得我给大家说过,我最早是搞体育的,当时只想玩玩而已,没想到最后玩得过火了,竟然走了一段体育之路。

1995年,我上初中时,在学校里开始训练投掷,主要项目是铁饼和标枪。1996年在青海省互助县举行的第28届中学生运动会上,我代表当时就读的学校参加了比赛,结果获得了铁饼第二和标枪第三的成绩。后来,在体育老师魏发元的推荐下,我被送到了县体校,开始训练古典式摔跤。

1998年6月,我代表互助县参加青海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古典式摔跤57公斤级的比赛,结果获得第一名;当年7月份我初中毕业,并考入了青海省体育运动学校中专班摔跤队;在省体校里教练时常把我送到省体工大队摔跤队去训练。自训练摔跤开始,一练就是六年,在这六年里,我除了训练还是训练。

摔跤队的日子一半是汗水,一半是泪水。常常为了参加比赛降体重而被饿的眼花缭乱,也常常因为偷懒被教练发现后罚跑10000米。现在想起这些时,好像自己还摇晃在那白色的跑道和拼搏在黄色的摔跤垫子上。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已经过去十年了,我从摔跤队里出来也已经八年了。记得最后参加一次摔跤比赛是2004年,那年我省举行青海省首届跤王争霸赛,我参加了比赛。因为身体受伤,结果只获得68公斤级第三名。

大家都知道,运动员就是吃青春饭的,一到时间就会退役,等退下来之后,面对的既是满身的伤病又是第二次的就业。我在省体校训练时,教练把我送到省体工队里训练,目的就是让我毕业后直接进省体工队训练。但我训练了两年之后,依然选择了离开。因为我清楚地认识到,即使在体工队训练十年,接下来我还是要面对新的挑战。所以,我想还不如提前离队,早点找好自己的位置。

其实,我在走还是留之间还是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要走,那么以前训练的一切全没了,包括到体工队的工作;当时体工队要留我,那么等训练几年后又退下来,那时我还能干什么呢?这样的列子很多,好多全国冠军,甚至世界冠军里都有打扫卫生、当小工的。

在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后,我依然选择了离开,离开了我多年的摔跤垫子和多年的梦想。

后来,我和退役下来的运动员一样,先是在社会上闲逛。这样的日子将近有了两年多,后来才找到记者这个行业。

其实,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些搞体育的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许多单位都不要我们这些搞体育的,有些单位即使要了我们,我们也拿不下人家的那活。说实在的,我们在当运动员的时候,每天只有训练,那有什么文化水平!

刘志强和潘晓婷在一起

◆记者给我新的起点

我这个人从小就喜欢看书,在我当运动员的时候,我经常买一些书看,还经常写日记。记得在1998年的时候,我在日记本上写的一篇题为《为祖国呐喊》的散文,还获得了“成才杯”全国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三等奖,当时还轰动了整个体校。

后来,我慢慢喜欢上了文学这奇怪的东西。说实话,做记者和当作家是我从小的梦想。那时候,当我看完一篇优美的文章后,我就想,我要是也能写这么一篇文章那该多好啊!所以,从那时候开始,“作家”这个字眼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青海青年报》招聘记者,在朋友们的支持下,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报了名。在总编办公室,当我说明我以前是训练体育的时候,总编有些惊讶。其实,我知道他要说什么。他可能要说,我们是招记者,又不是招运动员。但是总编最后还是没有说出那句话。而主任说,只要能写,我们不管是什么学历和专业。结果,在众多考生中,我竟然被录取了。

后来,我走进报社,做了一名实习记者。每天用手中的相机和文字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但是,大家也知道,记者路不是随便的人能走的。记者不光要有知识,还要有更高的文字水平。而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就开始训练体育的学生来说,这比登天还难。当时进报社,只是凭着一腔热血,但是光有热血是不够的,记者不仅会写稿件,更要写出优秀的稿件。

说实在的,在实习到一个月,我连一篇像样的稿子都没发表。因为当时录取的有四名,最后只能留两名。主任对我说,“要努力啊,不然我也没办法。”

其实,我也想写好稿件,像老记者那样很潇洒地交上自己满意的稿件,可我的底子实在是太薄了啊,肚子里没货怎么发挥啊!很多次,我想放弃,重新找一份自己能胜任,能做好的工作。但是,我想,既然体育这条艰难的路我几乎都走出来了,那么,记者这条路我也一定要走出来。我绝不能就这么轻易地放弃,我要努力,我要证明给全天下搞体育的人和那些中文系的人看,我们体育生也能当记者、写文字。

后来,我白天上班、采访,晚上回家时买一些报刊,在家里认真学习。我分析别人是怎么写稿子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写。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的水平有所提高。稿子交上去后,编辑说,“这篇还可以,但是语病还是很多,要努力!”

没办法,写稿子这事情,谁也帮不了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帮自己。所以,在闲暇时间,我就会认真学习,看报,上网学习其他报社记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后来,在自己的努力下,写出来的稿子已经很成熟了。

就这样,我又走上了新闻这条贼船。这一走,就是十年。这十年中,纷纷雨雨,碰碰撞撞,走的很艰难,也很快乐。

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我先后采访了大量的社会新闻,有些报道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如那篇《如此罚款实不该》,引起了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结果,一局长还被双规。采写的《美丽的格桑花,你还会绽放吗》,连续七篇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我也被报社评选为“先进工作者”,在我省的新闻圈子里,有些人记住了我的名字,从而也成为实力很强的社会调查记者和文化记者。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十年来,我采写的稿件也获得了很多奖项,像新闻稿件《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房子的故事等4篇》、《在青海实现创业的梦想》获得青海省新闻奖二等奖,散文《亲近北山》获得“天下美文·全国散文旅游大赛”最佳山水奖,纪实照片获得省级摄影比赛银奖等,近年来利用闲暇时间,写出了30多万字的散文和300多首诗,并且在《读者》、《文学报》、博客上发表了大量的散文作品。2014年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以心灵的方式记录》,并且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从摔跤运动员到报社记者,路途有多远,我真的没有计算过,说真的,我也不想去计算。但在这些年里,有我辛勤的付出和心酸的泪水,也有无数人的关心和帮助。今天我重提这些事,主要是因为我想总结一下这近十年的艰辛路程,同时也是自己鼓励自己更顽强地向前奋进。

摔跤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一部分,而文字当然也是我这一生的追求。在这十几年当中,我除了每天大运动量的训练外,还认真学习了写作,学习了怎样做人、做事。我认为,有了体育的基础,文字才成为了我一生的砝码,所以,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必须要把文化学好。

现在,我没有我是体育生而感到晦气,更加责怪自己当时的选择。相反,我为我选择体育而感到骄傲和庆幸。我骄傲是因为我选择了摔跤,我庆幸是因为在我体育的成长路上,朋友们给我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

妈妈对我说,儿子啊,一个人要想成功,那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就像你以前在摔跤队训练的那样,要时刻学会坚持。真的,以前在体校训练时,汗水常常撒满我们的衣角,泪水充满我们的眼帘,但我们不哭,我们不流泪,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我们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摔倒了,我们再爬起来;流泪了,我们悄悄拭去;受伤了,我们坚持向前。这就是体育精神。

有人说,体育和文化是世界上最苦的两个行业,而我却偏偏选择了这两个行业。在六年的体育训练中,我付出了许多,而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十年的记者生涯中,我同样感受到了无比的压力和困难,但我会在记者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不管路有多远,我都会坚持到底,真的。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刘志强在玉树采访。

2005年摔跤比赛中

刘志强采访藏族青年歌手杨秀措。

在玉树地震时,刘志强在帐篷里写稿子。

博主简介:

刘志强,男,汉族,1983年7月出生于青海互助,原摔跤冠军、目前为编辑记者、作家,至今发表作品数百篇。散文作品发表在《文学报》、《读者》、《中国周刊》等报刊;通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房子的故事》、《在青海实现创业的梦想》获青海新闻奖二等奖,10余篇散文在全国文学比赛中获奖。第一本散文集《以心灵的方式记录》已正式出版发行,最美诗集《五月流觞》即将上市发行,喜欢的亲们可联系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