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前苏联就开始研制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经过80年代测试与90年代的运行,目前形成了自身的格洛纳斯卫星制导系统,并没有采用美国的GPS卫星导航系统。

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起源于1958年的子午仪定位系统,在经过测试后于1973年美国国防部正式搭建GPS系统,1989年进行商业化,最终在1993年完成覆盖地球的21颗运行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的6轨全球定位系统。其GPS的军用和商用主控站和注入站均位于科罗拉多州、夏威夷州、加利福尼亚州等地的美国空军军事基地,其GPS所使用的卫星钟指令站位于美国海军天文台,GPS的所有定位参数修改权属于美国国防部。以俄罗斯人的态度来说不会轻易将大国重器拱手让与他人来制导。

格洛纳斯全球定位系统是前苏联时期1976年由苏共中央直接要求建立的,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测试后于1990年正式投入运行。由于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正处在衰落阶段无力投资,且没有进行商业化,外加卫星寿命过低,使得格洛纳斯系统只能勉强维持运行。2003年后,由于伊拉克战争的高科技性使得俄罗斯政府意识到卫星定位系统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才开始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目前成为在网27颗卫星,3颗备用星的3轨全球定位系统。中央控制站在莫斯科,遥测站则位于圣彼得堡、捷尔诺波尔、埃尼谢斯克和共青城。

俄罗斯导弹在前苏联时期弹道导弹多采用使用无线电制导和惯性制导方式,而中小型导弹采取红外制导、线性制导、末端制导等方式。但原有方式都有自己的弱点,比如无线电制导易受环境和敌方侦查干扰的影响,惯性制导尽管抗干扰和隐蔽性好但精确度和定向性不稳定,红外制导易受干扰和侦测,线性制导需要长时间固定发射位易遭打击等等。

自格洛纳斯系统成型后,新投入的导弹基本都接入全球定位系统,在原有制导的基础上增强了准确性和抗干扰性而且有效避免了导航系统受制于人的情况,使得国家战略威慑力大大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