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这种发明自一战时期的兵器到了二战时期显然已经成了能够影响战争胜利的主战兵器。二战时期各主要国家坦克的最高技术水平不存在过大的差距(除了日本),决定装甲作战胜利的主要因素还是坦克的数量。所以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美苏德都竭尽全力的增加坦克数量。

而德国作为轴心国的轴心,单独同时对抗苏美的陆上力量非常吃力。苏联在二战时期生产了11万辆坦克和5万多辆其他战车。美国也生产了8万辆之多。德军在二战时期本来掌握的资源就比美苏少,所以为了在数量上赶上美苏就只好用坦克歼击车来凑数。

因为坦克歼击车和突击炮没有炮塔,所以战车的总体结构比坦克简单的多,造价也就很便宜。比如一辆基于四号坦克底盘制造的四号坦克歼击车造价只是四号坦克的一半左右。生产数量达一万多辆的三号突击炮的造价仅仅相当于三号坦克的70%,而且火力和防护还更为优越。所以对于在战争中资源相对贫乏的德军来说没有炮塔的歼击车和突击炮是非常好的选择。

苏联在战争中其实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出现了很多无炮塔设计的坦克歼击车,比如大名鼎鼎的SU85。唯独土豪的美国对比不感冒,因为二战时期的美国资源充足,就是有坦克歼击车也是设计成有旋转炮塔的结构,比如美军的M36坦克歼击车。因为无炮塔的坦克歼击车终究不是坦克,在与坦克交战时会带来极大的不便。履带一旦被打断就只能等待被毁灭的炮弹,而且火炮射界也有限,和坦克交战明显处于劣势。德军将大量无炮塔的歼击车代替坦克来使用实在是迫不得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