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我们的王伟在南海为了阻拦一架来自美国的EP-3电子侦察机,壮烈牺牲。我们的王伟烈士再也没回来过。我们出动了10万人的部队,连续寻找了14天,没有任何消息。从此以后,这成了我们心中的痛。

17年前,10万人搜救王伟14天未果,17年后,国人心中的伤痛被抹平

这么多年过去,我们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为什么我们找了14天,出动了这么多人,还是没能找到王伟烈士的遗体?也许,问题就出现在我们当时的飞行员救生体系上。一般的人都觉得,战机驾驶员只要开好战机,保家卫国,遇到危险跳伞就行了。其实,根本没这么简单。

21世纪初,大家在网上看到的大多数中国空军还是一身“蓝精灵”形象,可是看美军飞行员一眼就能认出来,为什么?这是因为美军飞行员身上一大堆鼓鼓囊囊的看起来很臃肿。而正是这些看起来臃肿的飞行服才能让美军多次死里逃生。

17年前,10万人搜救王伟14天未果,17年后,国人心中的伤痛被抹平

根据美海军的F-18来举例,救生体系大致分为随身装备、座椅求生器材以及训练三部分。飞行服就是第一件设备,美军的CWU-27/P阻燃连体飞行服与CSU-15/P分体抗荷服可以保证飞行员在弹射出仓后不会被高速摩擦的空气烧伤。而CMU-37/P救生马甲内含频闪信号灯、刀具、信号弹、滤光片、哨子、指北针、求生反光镜、饮水、口粮、工具钳、冷焰火、电台、手电、急救包、三防用具、9毫米手枪与弹药等装备。美军飞行员顺手在餐厅捎带个汉堡什么的,拿几瓶水装进去,也可以以备不时之需。

17年前,10万人搜救王伟14天未果,17年后,国人心中的伤痛被抹平

即便是有这么多的装备,美军还是要求麦道公司在F-18放了一个大号的SKU-3/A救生包,里面除了有一部可紧急供氧10分钟的制氧机外,还有AN/URT-33A弹射自动信标机与LR-1充气救生筏,为的就是防止飞行员落水后因为体力不支而沉入海里。而其余的配置则大多数与CMU-36/P救生马甲类似。

反观当时的我们,歼-8II的战机海上救生设备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7次才可以打开。一旦飞行员意识不清醒或者陷入昏迷,那么对于飞行员来说十分危险。

幸好我们现在飞行员救生体系已经完全建立,在2008年的时候,新一代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海上求生设备已经广泛装备。类似美军的快速止血颗粒、单手止血带等等也开始出现在了飞行员的装备之中。这时,国人心中的伤痛才得以抹平。

17年前,我们没能找到王伟,现在,我们接你回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