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就像我们带着参加悦游金榜盛典的嘉宾来到香格里拉,也不是为了寻找逃离的答案,安排一场两天一夜的行程,只是为了在藏区起点找到一种新的吃喝玩乐的方式,在此处找到旅行真谛。这样的汤底烫几片现切肉片和当地产的有机蔬菜,from farm to table的感觉有了。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藏区,中国人的终极逃离。

这片地域,因天堑而未知,因藏传宗教而神秘。似乎每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把进藏当作一场朝圣,人生必有的一次冲动。似乎来到此处,旅游就成了旅行。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骑行、自驾、穷游...各人朝圣的方式不同,大部分都经历过肉体的折磨。可是要问起他们的旅途经历:高反了吗?冷不冷啊?美吗?真的那般净化心灵洗涤灵魂吗?

他们大概都会统一回答:在人间天堂,一切皆好!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就像我们带着参加悦游金榜盛典的嘉宾来到香格里拉,也不是为了寻找逃离的答案,安排一场两天一夜的行程,只是为了在藏区起点找到一种新的吃喝玩乐的方式,在此处找到旅行真谛。

我10年前来过一次香格里拉,那会儿不知好歹,刚拿到驾照,就敢约上朋友开车进藏。背着一台5D、小白和三脚架,一路唱着郑钧的《回到拉萨》,连看到风景也忍不住引用几句《消失的地平线》中的语句,觉得自己是全天下文青里最有腔调的。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而如今的我,当然不会如此刻意打造自己人设了,最多是在逛着独克宗古城时嘀咕一句:“还是大火烧之前有生活气息啊,连石板路上都渗透出酥油味儿。”

在古城里找不到的古早气息,在松赞林寺附近可以找到。这里虽是景区,但也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所。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他们之中有僧人、客栈老板、导游和四周的村民,日复一日地在这里讲解着寺院历史,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着心中的日月。僧侣们下了课,会在村庄里的篮球场打篮球,村民的房子和牧场围绕着寺庙,从大门到主殿的146级石阶上,每天都有附近的居民在这摆摊儿、攀爬诵经,松赞林寺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外界的纷扰极少能吵到他们。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我们的旅程就从松赞香格里拉林卡酒店开始,送我们上车的藏族大姐——她当然也来自这个村落,为大家献上哈达,露出香格里拉式常年明媚的笑容,用力地挥手作别。

这片土地改变了许多,但也有许多是不曾改变的。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我们的旅程就从松赞香格里拉林卡酒店开始,送我们上车的藏族大姐——她当然也来自这个村落,为大家献上哈达,露出香格里拉式常年明媚的笑容,用力地挥手作别。

这片土地改变了许多,但也有许多是不曾改变的。

这次的旅程配有司机,我就没机会碰方向盘了,座驾也从丰田4500升级到路虎发现者,豪华和舒适度不可同日而语。

但就感觉少了点野性。特别是看着眼前一条条在崇山峻岭间的高架桥和隧道,我的老灵魂开始矫情:开着四驱走这种铺装整齐的柏油路,就跟穿着全身冲锋衣加60升登山包去郊外转圈一样。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同事大黄坐在旁边,他的相机一路上就没关过,眼前每一处高山、草原和牛群他都没拉下,说是怕漏看了某处风景,回去要策划一期单一却不单调的vlog。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走了不到两个小时,从214国道的岔路往左拐,经过一片干热河谷,就来到松赞奔子栏山居。附近长了很多仙人掌,在香格里拉的高原上出现这种植被,也是挺令人惊讶。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再往山里走10公里,又开始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刚好时间临近正午,我们选了一片空旷的草坪,前景和背景都是白马雪山,准备在这样的环境下来一顿火锅野餐,曾经环球旅游四年的摄影师老陈看到,也忍不住称“够嗲”!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餐桌上摆放着当日现摘的小草莓和山里的莓果,吃在嘴里每一颗都是不容小觑的甜度炸弹。咀嚼两下新鲜的汁水就能让味蕾雀跃,让高原的空气都变得醉人(也可能是缺氧了)。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锅里滚着鲜浓的鸡汤,顾不上烫嘴,就先来喝上一口。隐约还有阵甘香,应该是放了不少云腿吊味。这样的汤底烫几片现切肉片和当地产的有机蔬菜,from farm to table的感觉有了。

远处小溪里冰镇着啤酒和饮品,最原始的冰冻方式其实最有效。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同桌的诸位手机都没信号,就一直在隐逸状态下喝酒唠嗑,也挺有意思的。酒喝多了就忍不住要上厕所,我在找寻洗手间时被人指向一片丛林深处,在找指示牌转来转去的过程中才发现原来是要“广阔天地,任有作为”。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确认大家吃饱喝足之后,松赞金牌管家兼向导洛桑开始带领我们向森林深处徒步。

雪山融水一路冲荡而下,林间小路就在一旁延展。人群自主分为三个梯队:不拍照的竞速党、拍照的滞留党和殿后的摄影师。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身在第二梯队,丛林总有办法绊住我的脚步,一颗大的出奇的松果、一处盘根纠错的树根、又或是一条淌自雪山的小溪,或许是海拔逐渐变低的缘故,情绪越走越欢脱,半途中甚至有人在上游脱下袜子,用脚感受雪水的温度,而下游的人则品尝起清甜的雪水。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有时会经过镌刻着当地信仰的经幡。经幡上印着我看不懂的文字,颜色各异的布片在山间的风中飞舞,像一串玛瑙项链挂在山间。这里应该盛产福报吧,难怪也被誉为「菩萨最喜欢的地方」。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5公里的徒步居然很快就结束,我们继续往德钦方向出发,晚上下榻在松赞梅里山居。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听闻山居脚下有一处五户村,这个村庄只有五户人家,且实行一妻多夫制。家中大哥负责农作,二哥负责放牧,三弟负责开车,无论是谁的孩子统一只认大哥为“爸爸”。这样的家庭结构难道更有利于劳动生产?不得而知了,下次来可以到他们家庭访问一下。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入住梅里山居,工作人员为每个人送上布鞋,换装。一行人用完餐后罕见地没有social,大家都在祈祷一夜好眠,可以精神饱满地欣赏梅里雪山的日照金山。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次日6:30前台叫醒的电话准时地打了进来,呼喊大家移步至三楼餐厅的露台。到了才发现摄影大师们早早架好了设备,已经在这拍了一个多小时。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这天刚过正月十五,月亮还是明晃晃的挂在天上,圆的吓人。太阳逐渐升起,阳光在山上染上一抹浓郁的金色,我之前来的时候,带齐装备反而只拍到日落,没拍到日出,这次拿着一台破iPhone居然被我拍到了日照金山,也算某种奇异的轮回了。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运气奇佳的我们拍完梅里的日出,决定再去一座寺庙东竹林寺碰碰运气。

此时不得不谈一谈此次安排行程的松赞金牌管家兼向导——洛桑先生。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他是香格里拉土生土长的藏族人,7岁就在东竹林寺做见习僧人,13岁去印度进修佛法,成为佛学博士,还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十几年后还俗,成为松赞旅行的concierge,因此他对藏传佛家有着独到深厚的见解。

洛桑可以在中、英、藏语三者的无缝切换(可能还有印度语),经常在讲解时中文夹杂英文,颇有几分ABC的味道,令我们这些平时在写字楼飚惯散装英语的白领们,听到无比亲切。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我们在东竹林寺的经历,说起来有几分玄妙。这几天同事大黄都在说他的腰不好,不知道是高原反应的一种,还是说年纪轻轻腰就废了。但在寺庙里看完一幅六道轮回图之后,精神恍惚的他不小心在楼梯摔了一跤。

虽然有点丢人,但奇迹般地把他的腰摔好了。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东竹林寺算是一个很宁静的寺庙,基本很少游客,对唐卡、肉身佛像、香巴拉坛城感兴趣的,挺值得拜访。

常去香格里拉的人,到底为了肉体还是灵魂?

回程的路上,我问第一次来香格里拉的大黄有什么感受体会?他说内心有点失落。因为眼前的景色总是在城市里难以觅得。

对于逃离和回归好像有了解答,为什么总有人反反复复经常来往,因为这份不真实奇异的体验总是难以印刻在心里。图像、文字只留住部分的风景,想把风景驻扎在心里,只能来多几次了。

最后感谢松赞文旅为悦游金榜定制的特殊旅行线路,为发现旅行真谛提供了一把隐秘之钥。

策划/悦游新媒体

编辑、撰文/大黄、phillip

版式设计/杨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