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三国机密》的热映,三国历史又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加上之前的《军师联盟》,三国话题总是让人津津乐道。

很多人印象里,三国历史就是魏蜀吴的尔虞我诈。

但国家之间的斗争,更是特定环境下,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

前面我们说过诸葛亮的《隆中对》,今天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诸葛亮的内心想法,看看权力冲突背后的逻辑。

诸葛亮的算计

诸葛亮北伐曹魏时,第一次跟司马懿过招,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叫孟达。

孟达,原本是蜀汉这边的将领,在刘备过世时,犯过严重的政治错误,就反叛投奔了曹魏。

在曹魏这边,当时的领导已经是曹操的儿子曹丕,曹丕重用孟达,让他镇守魏蜀两国的重要通道。

第一次北伐时,刘备和曹丕都死了,孟达在曹魏这边混得也不太好,就想着回到蜀国那边谋生。

这个时候孟达就通过一些渠道联系上诸葛亮。

诸葛亮很高兴,多次写信劝孟达回来,还让孟达的老朋友李严写信给孟达。

李严也告诉孟达,回来一定会得到重用,孟达就决心回到蜀国。

既然要回归,就得为蜀国做点事,孟达就想着先做内应,配合诸葛亮北伐。

没想到,就在孟达做好准备时,诸葛亮把孟达要反叛的消息,泄露给了魏国。

魏国这边司马懿早就对孟达不放心,立马出兵,十六天就把孟达击溃并斩首。

以前说到这一段,都会说是诸葛亮厌恶孟达的反复无常,这确实是原因之一,但更深层的原因,是蜀汉内部的矛盾。

蜀汉的矛盾关键,就是主客矛盾。

入蜀之前,刘备手下这群人,都是中原人和荆州人,没有一个是蜀中人士。

所以包括刘备自己,是凭着武力征服四川,实际上就是客人。

而真正的主人,是刘璋留下的旧臣,这些人很多是四川的世家大族,属于地头蛇。

刘备集团是统治者,但人数少,而蜀汉旧臣人数多,又出身高,两边相处起来矛盾不断。

刘备当政时,既要用四川人帮他统治蜀地,又要用旧部制衡这些地头蛇。

所以刘备在托孤时,就安排诸葛亮和李严两个派系的领导,维系平衡。

但李严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在诸葛亮北伐之际,分兵江州,跟诸葛亮唱对台戏。

诸葛亮要是不能摆平李严,很多旧臣就会投奔李严,这样蜀汉的政权就岌岌可危。

现在孟达又来这么一出,要是让他回到蜀汉,李严那边就增加了一员猛将,诸葛亮就更控制不住局面。

不过诸葛亮毕竟是聪明人,利用孟达回归这件事,做了两手准备。

先是把李严调回到自己的身边,方便自己控制。

李严想到孟达回归能帮自己压制诸葛亮,就放松警惕,接受诸葛亮的调遣。

接着诸葛亮又把孟达反叛的消息透露给魏国,然后就看着司马懿收拾孟达,李严的外援就没了。

过了两年,诸葛亮把其他问题解决之后,终于把蜀汉的新旧部整合到一块,大家同穿一条裤子,听从诸葛亮的安排。

别觉得诸葛亮腹黑,这是当时情形所迫,人性使然。曹操的手段

我们再来看,当时三国时期的权力关系。

出身高贵的垄断着各种官职和舆论,占据道德制高点。

但天下大乱,光能说不行,还得会做。

会做事的人,很多都不是士族,他们有能力,却被士族看不起,就会出现各种矛盾。

诸葛亮和李严pk的过程,其实也是寒族和世族的对抗。

外来的客人,没有根基,一定不会被世族看得起。

再来看河北双雄,曹操和袁绍,这就是《三国机密》的故事主线。

袁绍家族,四代三公,是士族的绝对领袖。

而曹操,是宦官的后代,所以袁绍这类人是看不起曹操的。

曹操曾经想加入士族,但是士族就是不陪他玩。

曹操在士族得不到支持,只好从平民那里寻找支持,以此作为基础来跟士族斗。

曹操在青州平了黄巾起义之后,将这些人收编为青州兵,这就成了曹操称霸的资本。

后面在发展的过程中,曹操又把袁术、袁绍、孔融等人给端了,充分彰显了自己的权威。

所以他才得意地说出:若没有我,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为了防止有人颠覆他的政权,曹操不断打压士族,打压士族就得选拔平民人才来帮助自己。

在乱世里,只要有本事,即使你出身低微,也会得到重用。

曹操用这样的观念,打破了士族和寒族的界限。

不过后来曹操一死,曹丕就很难控制住这样的局面,青州兵也不再听从曹魏的指挥。

加上曹丕又是篡位,很难以德服人,这种情形之下,曹丕只好对士族让步。

曹丕把任命官员变成“九品中正制”,士族的权力出现大回潮。谁都挡不住历史的潮流

不止是曹魏,蜀汉和东吴也有这样的问题,士族和寒族冲突搅和在一块。

诸葛亮解决了孟达和李严之后,开始以严刑峻法治蜀,打击蜀中士族,组织力量北伐。

对诸葛亮来说,北伐是迫不得已,不然蜀汉的统治正当性就说不通,而且蜀汉的士族又不愿意把资源浪费在诸葛亮的北伐上。

等到诸葛亮去世,继任者没有诸葛亮的威望,自然北伐的事业就失败了。

而曹魏这边,曹丕让士族重新站稳脚跟之后,士族就开始搞事。

他们觉得曹家根本不配当领导人,所以过了两代人,司马家又把曹家的位置给篡了。

司马家是士族的领袖,这又延续了士族把持政权的传统。

而无论曹操还是诸葛亮,利用寒族对抗士族的措施,随着他们的离去,烟消云散。

这就是三国时期权力争夺背后的逻辑,士族和寒族的pk,笑到最后还是士族。

这个结,需要等到很多年后的安史之乱,才被终结,这已经是后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