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山城防御体系

抗蒙山城防御体系,是重庆考古人多年来努力探寻的重大课题。在一次又一次的考古发掘中,他们走遍了重庆的万州、云阳、奉节、涪陵、合川等众多抗蒙遗迹,最终,山城防御体系呼之欲出。

成功入选“2012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的发现,对于许多重庆考古人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老鼓楼衙署遗址的发现,见证了重庆定名以来近千年的沿革变迁,填补了重庆城市考古的重大空白。

背山面江、坐北朝南,符合中国传统衙署建筑规制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巴渝地域特色。老鼓楼衙署遗址,位于渝中区解放东路望龙门街道巴县衙门片区,地处金碧山下、长江左岸的台地之上,临近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2010年,渝中区的危旧房改造工程施工中,发现了刻有“淳佑乙巳”铭文字样墙砖。这是不是苦苦寻找的南宋重庆城呢?随即,考古队员们赶到了渝中区巴县衙门附近的施工现场。

掀开层层叠叠的遗迹,清代、明代,最终宋代的衙署遗址呈现出来。考古现场率先露出的是一个高达10余米的夯土高台,这个建于1245年的高台,与常规用石头筑成的山城建筑相比,破天荒地采用当时异常珍贵的,由泥土烧制的大砖。发掘结果显示,老鼓楼遗址是重庆市主城区已发现的等级最高、价值最大的宋代建筑遗存。这片南宋衙署遗址,以厚重的砖石,规画有序的街巷、建筑,至今仍然清晰的铭文,巨大且功能齐备的排水沟,将800年前的重庆城再现在世人面前。

据记载,南宋淳佑二年(1242年)四川制置司移驻重庆,这也是重庆城市大发展的开端,重庆从普通州府成为西南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老鼓楼衙署遗址正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而且,老鼓楼衙署遗址作为四川制置司衙署所在,也是南宋时期川渝地区山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

不久前,万州天生城的抗蒙遗迹被清理完成,天生城里发现了城门(卡门)、采石场等文物点28处,清理出了宋至明清时期城墙5段、道路3条、石墙2道、城门2座。通过对城门、城墙、采石场等地的挖掘,基本廓清了城址自宋代以来,内、外两重城圈的布局结构,确认宋代天生城由山顶台城、东外围城及北外子城三部分组成。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南宋山城防御体系逐渐呈现。现如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正在着手对山城防御体系加以梳理,这其中既有根据近年来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的补充与完善,同时,还有对那些被误认为是山城防御体系的城墙的去伪存真。随着这些工作的展开,那些曾经长时间抵御蒙古军队的军事堡垒,正成为展示中国人军事智慧的最佳载体。

来源:今日重庆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