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月到三月,从S.I.H.H.到Baselworld,以往几乎没有交集的两个平行世界,似乎在今年相互产生了牵引力。在开展前,全球媒体们就已经得知2018年巴塞尔钟表展的参展厂商从去年1300家骤减至650家;同时,部分重要品牌也早已选择跳槽至日内瓦高级钟表展出,这些状况都说明了Baselworld所面临的“危机”……

但这些所谓的“危机”,对于在座的表友、读者们并无太大关系。无论业内如何变革,大家的心愿只是想看到新表、好表跟喜欢的表,仅此而已。

虽然总体参展比例下降,但历年展览中最为重要的支柱,包括百达翡丽、劳力士以及旗下拥有多个重要品牌的SWATCH集团、LVMH集团,乃至独立品牌萧邦、香奈儿等等,都还不动如山,仍淡定地展出许多新作。我认为那些传言与退展相关的鸡毛蒜皮的杂事,如租金过高、缺乏沟通、展场续约细节等等,就交给部分“爱吸血”的媒体去炒作;而喜欢表的我们,该知道的应是今年的新表到底有什么有趣的共通点!

●两地时间表博版面

说实话,两地时间功能在高级腕表中根本不是新鲜事,它能提供现代旅行世界的人们最方便的时间显示,但该功能推出的时间也已经有数十年之久,在2018年之所以重新成为展场的焦点,原因在于劳力士在本年度推出万众期待的版本:不锈钢表壳搭配红蓝陶瓷表圈(百事圈)的GMT Master II(126710 BLRO),甚至还与集团品牌帝舵同心协力,同时推出红蓝圈的Black Bay GMT此一举动,从头一天就刷爆了所有社交媒体、各大网站的版面,热炒了两地时间功能的曝光度。

有趣的是,一些品牌也颇有默契地加入了两地时间功能战局,包括TAG使用T02自制计时机芯推出的GMT版本,也搭配了蓝黑双色陶瓷表圈;从2017年独立、以高阶品牌为愿景的GRANDSEIKO,也推出了罕见的钛金属陶瓷表壳、两地时间功能款,内部则是搭载经过特殊调校的9S特别版机芯,售价更达到GS机械款的新高度。

●系列新作价格上涨

相较着力于入门价格、超值配备的S.I.H.H.,Baselworld中品牌倒是有志一同的,用新规格来合理化价格提升的现实。例如欧米茄的Seamaster 300系列,在本年度推出第25周年,将最大尺寸从41mm提升到42mm,同时罕见地使用白色珐琅在陶瓷表圈的刻度及数字里。另外面盘也改为陶瓷面盘,并用镭射刻上波浪纹,接着机芯全面改用8800,均通过大师天文台认证,认证内包含Metas的防磁测试,使表款均可抵抗15000高斯的磁场。当然,价格也提高约10%。

另外,历经14年未曾改款的宝玑Marine系列,新版推出共三种功能,并增加钛合金表壳,面盘花纹均改为波浪型机刻雕花。基本三针款尺寸从39mm升级到40mm;至于计时款则略增加0.3mm到达42.3mm;差异最大者则是闹铃款,从45mm直降到40mm。另外,内部机芯三针则取消了大日期,价格也比前代增加。有趣的是,新旧款将并行贩售,等于扩大了Marine系列的选择版图。

●复杂款做精不做大

向来是媒体最爱的复杂功能,在近五年已成少数。显然各品牌都把重心放在推出实卖的核心款式,至于需要时间酝酿的话题型复杂功能,以后可能会数年才有一只;但令人高兴的是,至少出现的都会是精英。

宝珀本年以神秘陀飞轮搭配跳时、逆跳分钟,这三种复杂功能的组合可是头一遭,宝珀还把整个机芯背面采全机刻雕花的奢华表现,面盘也采内填珐琅工法制作的白色大明火面盘,有趣的焦点应是跳时视窗所开启的巧妙位置。另外宝格丽再次挑战超薄门槛,以过去推出的超薄手动上链陀飞轮为基础,加入了环形自动盘结构,挤下宝玑拿到自动上链陀飞轮的超薄桂冠,为此还特别用功能切换的表冠来降低表壳厚度。至于向来“表不惊人死不休”的宇舶,以横向排列的发条盒,形成表壳及结构上罕见的曲面凸型的14日链MP-11腕表;亨利慕时则站上技术的“制高点”,推出首款方形机芯的The Swiss Alp Watch三问陀飞轮腕表。

纵观今年的Baselworld之后,仍然是以大集团、大品牌推送新作为主;但与前面所担忧的“危机”不同,巴塞尔钟表展呈现得仍是对未来一片看好的荣景,从高端到中坚作品皆有可期待上市的款式,甚至连价格也未见动摇,更别说近期全球高级钟表市场不断增长的数据都令人诧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