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最忌讳的就是犹豫不决,历史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须当断则断。白居易的《草》中就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战国策》上也是这么说草的:“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在《战国策》上记载,从前秦国和楚国作战,秦军大败楚兵,占领了楚国首都,同时又占领了洞庭湖、五都、江南等地,楚王向东逃亡,藏在陈地。如果在那个时候,把握时机便可以吞并整个楚国,凭借楚国丰盛的物资和人民足可以支撑秦国完成霸业,使天下诸侯都来向秦国称臣。可是当时谋臣却不肯这样做,反而选择和楚国讲和;时间飞逝,如今的楚国已经收复了曾经的土地,重新召回了流离失所的楚人,再度建立起了宗庙和社稷之主;现在的楚国又重回强大,他们又可以率领天下诸侯往西向秦国对抗了。

曾经,秦国离完成霸业只有一步之遥,可因为谋士在当时处理问题上目光短浅,造成秦国完成大一统的时间一拖再拖。俗话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在国外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例如十月革命,俄国社会主义先驱者列宁就曾被沙皇流放多次,最终凭着其坚强的意志和对共产主义的决心,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俄罗斯大地上的伟大尝试。如果当时沙皇没有流放的概念,直截了当的处死列宁,不知这革命的种子还要多久才能开出鲜艳的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