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贵金属纪念币由于其成色、价值皆由国家担保,近些年来成为很多家庭的理财产品之一。然而很多人并不具备专业的收藏知识,往往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经济上遭到重大损失。“3.15”固然给消费者投诉打假的保障,但更多时候需要自身提高警惕,今天国藏文化的小编给大家分享下网红品种“亿元硬币纪念章”的假币和近几年来常见的假币诈骗手段,以警示投资者。

王健林的“霸气语录之亿元目标”曾红遍网络。由此,因这个“小目标”衍生的一款“亿元硬币纪念章”最近成了网红品种,而实现这个小目标只需要花10元钱。

而后不少商家加入了“面值”亿元硬币礼品的销售。亿元硬币属于一种纪念章,由于制作的面值比较特殊,并含有发财之意,成为当下最火爆的钱币创意产品,经常一天时间销售数百枚,价格也从4元到15元不等,批发数量如果在100枚之上能最低降到4元/枚。很多礼品公司都在卖,不少机构都是几千套的在销售,下半年礼品季的到来,加上很多单位年底业绩冲刺,这款纪念章已成为网红钱币礼品。礼品公司一般会拿它再加工一下,比如放在中国结的亚克力圆盒子里,作为车挂使用。

亿元小目标纪念章材质是锌合金镀银的,直径为40毫米,比真的钱币要明显大一些,材质也不是真的1元钱币的钢芯镀镍。

“最近有朋友给我一枚钱币,尺寸要比正常使用的1元硬币稍大一圈,但图案很相似。”昨日,在南京一家金融单位工作的王先生收到一位上海好友的特别钱币礼物。记者注意到,这枚“面值”亿元的“硬币”成为当下最红的钱币礼品,被不少礼品公司的网店、线下实体店进行大规模销售。

常见的诈骗手段

一、混淆概念,制造“稀罕物”

不法分子常利用报纸广告、电视购物、电台广播混淆币与章的概念,忽悠群众。许多老百姓对传统媒体有一定的依赖度,而又缺乏收藏投资的专业知识,难免接受某某专家在电视、广播台为“珍品”宣传造势的洗脑。

二、真料做假币,假币换名号

纪念币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稀有品种少则值数千,多则值数十万,犯罪分子想方设法对其进行仿制,用的是真金白银,但无论怎样,始终不是真币,也就不具有真币的价值。而有另一批人,头脑灵活些,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公然出售假币,标名“工艺品”或者“高仿品”,全然视国家法律法规而不顾,为制假售假的行径助纣为虐,这些人也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海外镀金,“洋身份”忽悠国人

谁说犯罪分子就不能“高大上”呢?有些制假者利用外国人对中国币鉴伪资料掌握的不完全,或直接与某些公司串通一气,将假币销往国外。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很多网友掌握了网上购物技巧,这是值得肯定的。

其实要分清币和章并不难:第一,看上面有没有面值。纪念币是国家法定货币,纪念章无论如何精美,毕竟只是工艺品,这是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第二,每年中国人民银行都会公布次年的贵金属发行计划,在纪念币发行前也会发出公告,如果留意,就可知别人宣传的到底是不是纪念币。

除此之外也要留意纪念钞和测试钞的区别,部分测试钞在国营制钞厂生产,因做工精美,一度被认为是珍稀的纪念钞,其实它属于票券的一种,升值前景并不明朗。

纪念币制假售假行为始终存在,成为很多钱币投资者的心患。其实买真币还是要去正规的纪念币销售渠道,中国金币总公司在官网上列出了各地特许经销商的联系方式,即使对纪念币缺乏知识了解,也能确保买到的是真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早晚有一天,消费者能够积累一定的纪念币收藏投资知识,做到真正远离假币。(国藏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