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水墨的“逻格斯”》新书发布会——从“姬子墨道山水”到水墨理论的现代性转换

2018年4月16日下午,在北京单向空间举行了《水墨的“逻格斯”——姬子墨道山水为中心的研究》新书发布会“姬子/这三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此次发布会现场举行了关于“姬子墨道山水”的座谈。

《水墨的“逻格斯”——姬子墨道山水为中心的研究》新书发布会嘉宾合影

座谈会嘉宾邀请了本书的两位作者著名学者高从宜、王肖苓,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春辰作为此次座谈会的主持人,美国著名艺术理论家、批评家David Brubaker,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于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批评家夏可君,亚洲现场艺术中心创始人、艺术家何晋渭。

新书发布会现场 何晋渭先生发言

发布会现场大卫·布鲁贝克先生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春辰在回忆父亲的创作生涯时,讲述了姬子作为一个有着坚韧品格的人如何一边白天干重体力劳动,一边回到家里坚持艺术创作和对自己艺术与精神世界的追求。甚至姬子先生的工作状态是有很强的规划和前瞻的,为自己的创作预设了20多个命题,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

《水墨的“逻格斯”:姬子墨道山水为中心的研究》

著者:高从宜 王肖苓

这本《水墨的“逻格斯”——姬子墨道山水为中心的研究》以水墨理论为中心,全面阐述了对中国已故国画家姬子的艺术创作研究。姬子,号云山姬子,原名王云山,1942-2015年,河北宣化人。专攻中国山水画,山水作品分为三类:笔墨山水、冰雪山水、墨道山水。最早十年学习古典传统与现代传统;十年探索形成自己风格的笔墨山水;又十年以自己风格的笔墨山水作为进一步再实践的起点,探索出了个人风格的冰雪山水,创造了雪麻皴、雪劈皴、雪蜂窝皴、雪髅皴等技法。被国内外诸多评论家评论其作品气势恢宏,境界开阔;构图大开大合,既具经典绘画的内涵,又有现代视觉图像构成;风格、笔势豪放,特别是潜心几十年磨练的独创笔法意蕴深远。

天地之间 纸本水墨 184 x 145 cm 2009年

新月 纸本水墨 195x185cm 2010年

洞天初开 纸本水墨 184 x 145 cm 2009年

天光会聚 纸本水墨 195 x 184cm 2009年

远空的玄日 纸本水墨 195 x 185 cm 2010年

本书的作者著名学者高从宜在座谈会上解读了“逻格斯”与姬子“墨道山水”之间的关系,逻格斯的本义,乃是“让人看某种东西,让人看言谈所谈及的东西”“是让人来看”。《 老子》的道作为玄览之物在西方思想根基处的逻格斯那里肯定可以坐实。国内学人水墨的“ 逻格斯”—姬子墨道山水为中心的研究一般译成了什么?国内学人既把西方的“灵魂出窍的迷狂状态”忘了,也把自家的“玄关”忘了!佛教叫做“开天眼”,《老子》叫做“天门开合”;姬子墨道山水有一幅《天之路》,画的就是“灵魂出窍”。我们把姬子的墨道绘画用“水墨的‘逻格斯’”称呼,理由不仅非常自然而充分,还出自地球村世界的思想良知和召唤。

第一章追溯水墨绘画的学理问题,解释何谓水墨的“逻格斯”。

第二章讲述姬子一个中国画家的生命叙事,从深圳求职到花甲进京再到走向世界,姬子一生坎坷的经历,以及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家庭与朋友,在姬子一生中给予的无私的爱。

第三章讲作为精神图像的姬子绘画,讨论了姬子绘画创作的分期问题,把姬子的绘画分为笔墨山水、冰雪山水、墨道山水、姬子画论、“长城画家”、“古佛画家”,以此体现姬子水墨的“逻格斯”——大象无形及其时空表现。

第四章是姬子绘画的研究与评价,收录了大卫•布鲁贝克、予凡、王春辰、于洋,以及在“墨道喜宴——苏州姬子讨论会”及“零度与混沌之斧——广州姬子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姬子的研究与评价。

第五章姬子墨道作品释义,再次从哲学层面详细地评论了姬子一生中的代表作品,如《大宇畅神图》《元初》《八荒来风》等作品。

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将有利于美术史,特别是姬子艺术创作的研究和交流,适合美术史、国画等相关从业人员学习与阅读。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