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0年,日本在美半导体贸易上首次产生顺差28亿日元,多数美国人认为日本技术升级使得它对美国的威胁远超苏联,美日半导体贸易战由此展开。美国采取的手段更加多样,首次提出外国半导体占日本市场比重的具体指标,标志着美国对日贸易政策和手段出现重大变化,从对日进口产品限制、日本的自愿出口限制,发展到日本自愿扩大进口及数值指标的管理贸易方式。

接上(5)

2.5 电信贸易战(1981-1995)

日美电信贸易战的起因是在电信行业变革的过程中日美产生了分歧。电信行业在各国基本处于自然垄断地位,但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微电子、电子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冲击到传统电信产业,美国意识到竞争的市场必然是一个开放的市场。1984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被拆分,美国致力于在全球“消除电信产业垄断,确立竞争的经济秩序”。日本电信产业是由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下称“电电公司”)垄断,当美国要求日本开放市场时,遭到了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的强烈反对,电信贸易战由此爆发。

日美贸易战:日本为什么金融战败?(6)

1、政府采购器材协定(1981-1983),采购美国电信器材

美国拥有质量高、价格低廉的电信器材,但日本电信公司却并未从美国进口,而是从电电家族的企业群采购。美国认为是日本电电公司的垄断和日本政府的政策导致市场封闭。1978年美国政府要求日本电电公司对在器材采购商实行门户开放,并于1979年、1980年两次发布对日报告书《琼斯报告》,列举日美电信器材领域的不平等问题,要求日本调整美国器材购买政策。1980年底,日美达成有关政府采购器材的协定,有效期为3年,从1981年开始实施。随后日本海外器材采购额大幅上升,由1981年44亿日元上升到1983年340亿日元,1982年从美国采购器材占海外器材采购的83%。

日美贸易战:日本为什么金融战败?(6)

2、新政府采购器材协定(1984-1987),定期检查协定实施

日本从美国采购有所增加,但这与美国的预期仍有较大差距。在1981年12月《第一次狄波斯报告》中,美国预期日本电电公司每年进口3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每年进口15亿美元技术通信产品。在共同开发方面,日本仅有1件是与海外厂商共同开发的,美国认为日本市场仍然是封闭的。1984年1月,日美达成新的政府采购器材协定,有效期为3年,规定定期检查协定实施状态。

日美贸易战:日本为什么金融战败?(6)

3、日美移动电话协议(1989-1995),开放日本市场

1985年通过的分类市场谈判(MOSS)规定让美国“摩托罗拉方式”和摩托罗拉移动电话进入日本,但此项要求在日本并未得到实施,于是日美从1989年开始了长达5年的移动电话谈判。1994年初首脑会谈破裂,美国以恢复301条款威胁日本,1994年3月达成“日美移动电话协议”,开放日本国内市场,规定从1994年4月起的18个月内,日本在东京和名古屋地区建立159个移动电话中心、增设9900个通话频道以普及并销售摩托罗拉电话,打破日本电信市场的垄断。

日美贸易战:日本为什么金融战败?(6)

小结:电信贸易战中,美国对日本实施的手段以开放市场为主线,在日本未能达到美国预定的要求时,美国展开对日本电信产品的进口限制。日本在对策上采取缓慢移除贸易壁垒的做法,在未达到美国预期时采取与美国厂家建立合资子公司方式缓和美日电信贸易战。

2.6 半导体贸易战(1978-1996)

1948年开始,美国相继发明了半导体晶体管、硅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到70年代美国致力于废除各国间贸易壁垒,日本对此产生担忧,由通产省牵头组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织”,投入760亿日元,1979年优先于美国掌握了集成电路记忆芯片技术,随后日本在64k、1M、4M、16M、64M集成电路生产中相继获得成功,在国际市场占领先机。1980年代中期,日本半导体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由1975年的20%上升到40%,而美国半导体市场占有率从1975年60%下降到40%。1980年,日本在美半导体贸易上首次产生顺差28亿日元,多数美国人认为日本技术升级使得它对美国的威胁远超苏联,美日半导体贸易战由此展开。

日美贸易战:日本为什么金融战败?(6)

1、“削减关税协议”(1978-1981):削减直至取消半导体关税

1977年,美国电子机器制造厂商组成了半导体工业协会(SIA),目的之一是废除各国之间半导体的贸易壁垒。当时,日本的半导体关税税率为12%,美国为6%。1978年6月,在东京举行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多边谈判上,日美双方通过《关税削减协议》,规定从1980年开始用11年时间将两国将税率均降至4.2%。

由于1980年日本对美半导体贸易首次出现顺差,1981年日美首脑举行会谈,约定于1982年将日美双方的税率(10.1%和5.6%)下调至4.2%。1982年7月,在华盛顿举行美日贸易会谈,商定于1984年4月起相互取消有关集成电路的税率。

日美贸易战:日本为什么金融战败?(6)

2、“日美半导体贸易协定”(1986-1991):发起301调查,征收反倾销税,设定美半导体在日占有率指标

1970-1980年代,美日半导体市场占有率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大幅上升而美国大幅下降,而且日本半导体追赶势头更加猛烈。1985年6月,美国启动“301条款”;9月,美国半导体厂商以日本半导体出口倾销问题向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起诉。1986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裁决:提高从日本进口的半导体关税并征收反倾销税。1986年7月达成了“日美半导体贸易协定”。协定的主要内容:1)日本半导体厂商应按美国商务部确定的价格销售;2)日本应增加对美国半导体进口,使美国和其他国家半导体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从8.5%提高到20%以上;3)美国停止对日本半导体厂商的倾销调查。

日美贸易战:日本为什么金融战败?(6)

但是,日本在履行“日美半导体贸易协定”过程中,采取向第三国增加销售的策略,以倾销价抢走美国的国际份额。1987年4月,里根政府对日本3亿美元的半导体及相关产品征收100%惩罚性关税。同年,发生了日本东芝公司向前苏联出售违禁机床产品事件,美国禁止日本东芝机械公司的产品对美出口长达三年。

3、“新日美半导体贸易协定”(1991-1996):规定外国公司半导体在日市占率,1993年美国半导体全球市占率重回第一

日美贸易战:日本为什么金融战败?(6)

1991年6月,日美半导体贸易协定五年期满,但外国公司市占率14.3%,未达到协议要求。8月美日又缔结了新的协定,5年有效期,规定到1992年底,在日本市场上外国公司半导体占比达20%(1993年达到20.2%)。1996年,协定到期,此时美国半导体产业重登世界第一宝座,8月签订的新的半导体协议,不再设定市占率,而是要求每隔三个月两国就半导体市场销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情况进行统计,以便两国进行监督控制。

日美贸易战:日本为什么金融战败?(6)

小结:美国对日本的半导体政策是以“减少贸易顺差”的名义进行的经济压制,不同于纺织、钢铁贸易战,更多的是担心自身竞争力的下降。美国采取的手段更加多样,首次提出外国半导体占日本市场比重的具体指标,标志着美国对日贸易政策和手段出现重大变化,从对日进口产品限制、日本的自愿出口限制,发展到日本自愿扩大进口及数值指标的管理贸易方式。日本有反对,通过加大对美投资、加大对第三国出口来缓和摩擦,但更多仍是屈从于美国。

日美贸易战:日本为什么金融战败?(6)

未完待续

关注《期赢家》微头条,天天早间送福利!!!

期赢家

罗宾汉

日美贸易战:日本为什么金融战败?(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