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布鲁姆(1913年2月21日—1999年9月13日),生于1913年,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长,是国际教育评价协会评价和课程专家。

二十世纪五十代,布鲁姆因教育目标分类的系统学说而闻名,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六十年代,他提出关于“人类特性”的理论,著有《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七十年代,他又提出“掌握学习”的学校教学理论,著有《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导言》。布卢姆提出的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教学的理论,曾经被列为美国“最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

布鲁姆认为思维有六种级别:

1,识记——对具体事实的记忆;

2,领会——把握知识材料的意义,对事实进行组织,从而搞清事物的意思;

3,应用——应用信息和规则去解决问题或理解事物的本质;

4,分析——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解释因果关系,理解事物的本质;

5,综合——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从而创建新的思想和预测可能的结果;

6,评价——根据标准评判或选择其他办法。

自此之后,这六种思维递增级别被美国中学广泛的接受和使用。这种认知技能列表,是按照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顺序排列的。最简单的认知技能是对知识的回忆和记忆,最复杂的认知技能是对观点的价值作出判断、抉择。

六十年代,布鲁姆又提出关于“人类特性”的理论,著有《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把人的特性很好的和学校教育结合了起来。

我们常讲的“分布式认知”,就是让大脑的一部分(如记忆部分)被解放出来,被电脑、智能手机等外部智能辅助设备所取代。那么大脑干什么呢?大脑用来侧重于分析、应用、综合、评估这些“高层次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这两个能力和普遍意义上的学习能力相比,培养起来比较困难,且宜早不宜迟。布鲁姆的教育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趋向于这两个能力的培养和深化。

面对教育很难培养出顶尖人才的现实,布鲁姆响亮地提出了“教育功能是挑选不是发展”的质疑,并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结构是掌握学习的前提 。

2、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征是“掌握学习”的内在因素。

3、反馈——矫正性系统是“掌握学习”的核心。

本杰明·布鲁姆开创出的两个影响美国至今的两大教学法,也是当今美国非常流行的两大教学法。

“控制学习”法

“控制学习”是一种适应学生差异,单独“处方”的教法。是“因材施教”的课堂应用,是本杰明·布鲁姆所创。本杰明·布鲁姆意识到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这对需要练习的差生是一种不平等。本杰明·布鲁姆的方法要求教师给不同情况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和指导,使大多数学生在不同的要求下进步,有效地完成课程规定的任务。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即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努力,以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合作小组应是典型的不同成分的组合。每组学生以5-6人为宜,合作者间必须遵照一定的合作性原则,合作各方为取得共同的或各自的目标进行互利的多方面配合。合作各方必须具备合作的动机、信息差距和合作的基础,各方面都能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

本杰明·布鲁姆教育名句——

1,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在心理上取得更好的暗示和激励。

2,学习变量对学习成绩变化起的作用,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占50%,学生的情感准备状态占25%,课堂教学质量占25%。如果你在认知准备上都没做好,那在实际中你就做不好。

3,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人获得发展,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发展能使学生在一个复杂社会中有效地生活的那些特性。通过教育手段能够发展英才;学校的主要资源应当用于增进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融入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而不是用于预测或选拔英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