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精髓要义 加快开放创新

当好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中共西昌市委书记 李俊

根据省委统一安排,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这是当前全省各级党组织一项管总的、紧迫的政治任务,西昌市委将紧紧围绕省委彭清华书记在全省读书班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对标省委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对凉山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传承接力谋跨越,重整行装再出发,统筹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昌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一是精准把握“十个指明”,坚定统领西昌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组成部分,是总书记为四川改革发展稳定量身定做的“定盘星”,核心内容体现为“十个指明”,即:指明了历史方位、指明了总体要求、指明了第一要务、指明了根本动力、指明了开放格局、指明了重中之重、指明了价值取向、指明了生态重任、指明了法治保障、指明了政治保证。这十个指明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的主要内容,我们将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联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全面遵循、抓好抓实。市委将通过在5月份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进行初步学习,7月份再次举办领导干部读书班,市委常委作一次集体发言,同时选择一些重点乡镇进行发言。市级领导将带头先学一步、先思一步、先干一步,牵头作好调研课题的基础谋划、调研团队组建、提纲拟定、讨论修改,于9月份提交高质量调研报告。通过集中学习、认真讨论,在思想上达成高度共识,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自觉把本地本部门工作纳入全市大局来谋划和推进,自觉树立问题导向,查找薄弱、补齐短板,在全市广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发展氛围。

西昌市委书记李俊在工作现场(图片由中共西昌市委宣传部提供)

二是精准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坚定推动西昌铂金十年再创辉煌。经过黄金十年突破发展,西昌已经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具备了较大增长空间,但也存在差距和短板。铂金十年,经济总量大、质量不高、产业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我们将主动对接省委提出的形成“一干多支”发展格局,抢抓机遇做大做优做强,加快建成川滇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力争通过十年奋斗,建成百万人口、百平方公里城市,GDP过1000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过100亿,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县前50位,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实现新一轮的追赢赶超,全面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真正实现在攀西地区的引领、带动、示范作用,建成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排头兵。

三是精准把握新的发展动能,坚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抓实“稳一退二进三”“八个一批”产业布局,构建“6+X”产业集群,推动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展壮大,形成支撑西昌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着眼于持续放大第三产业比较优势,借力街镇经济改革,加快现代服务业提速增效,加快商贸流通业在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形成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下大力气解决营商环境不佳、市场机制不活、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既保持合理的稳定增长,又下硬功夫解决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具体问题,力争通过十年努力,形成一批能够支撑西昌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集群,从根本上解决西昌长远发展造血机制问题。

西昌市委书记李俊在工作现场(图片由中共西昌市委宣传部提供)

四是精准把握新的发展活力,坚定推动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紧紧抓住省委确立的南向开放重点,以改革放权为突破口,借鉴浙江“只跑一次”放管服成功经验,在全域开放、全面合作方面探路前行先行先试;加快推进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围绕“1+3”铁路网、8条高速公路路网、国际国岸机场建设,打造四川南向交通枢纽,以西昌绕城高速建设为契机,启动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实施邛海景区和老城区基础服务功能提升工程,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打造“世界花城”、“山水名城”、“人文名城”,切实以大通道促进大开放,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积极承接国内产业梯次转移的大趋势,进一步加大招大选强工作力度,把握三年脱贫攻坚政策黄金机遇期,深化与周边地区合作,推进德昌、西昌、冕宁同城化建设,加大西昌经济圈融入式发展,加快构建区域性的大交通、大市场、大开放发展平台;深化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国家行政学院产学研深度融合合作,加快建设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换季总部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旅游营销活动,打好民族文化旅游牌,积极拓展东亚东南亚旅游市场,争取欧美旅游市场,学习对标丽江、三亚等先发地区经验,优化来昌旅客结构,通过市场方式,不断提升旅游人均收入。

五是精准把握新的工作抓手,坚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总体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田园综合体、巩固‘山水田林湖草’生态本底、依法推进乡村治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掘振兴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六个借力,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探索出一套符合西昌实际,以“党政统揽、部门联动,规划牵引、乡村主体,捆绑投入、创新驱动,产业支撑、文化提升,市场运作、群众参与”为主要内容,可复制的“三农”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实现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异军突起;全面创建“四好村”打造幸福美丽新村,确保今年完成建设幸福美丽新村18个,打造新村建设点22个,创建省级“四好村”9个、州级“四好村”54个;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安宁河谷“农文旅”生态走廊及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

西昌市委书记李俊在工作现场(图片由中共西昌市委宣传部提供)

六是精准把握新的攻坚战役,坚定推动经济社会治理长效常态。聚焦头等大事,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坚持“四治并举”,持续实施“修路不停、建房不止、产业发展”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时间、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同步助推东河乡、玛增依乌乡、普诗乡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落实好对口帮扶越西、金阳各项工作,特别是在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方面体现州府责任和担当;聚焦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既积极争取国家省各项政策支持,加快金融模式创新,解决好发展的资金资本问题,助推新一轮的转型跨越,又合理控制金融风险,特别是积极化解政府债务,设立债务控制高线,建立稳定的债务化解机制。坚持依法化解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借力“扫黑除恶”、整治“两违一毁”专项行动,加快基层基本制度构建,努力营造激浊扬清的社会生态,推进社会治理的长治久安,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借力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持续发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走向深化,特别是打响“七彩西昌、阳光水城”生态品牌,坚定不移地在绿水青山中实现金山银山。

七是精准把握新的重要标尺,坚定推动管党治党向基层全面延伸。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落实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统筹抓好党的各方面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地反四风转作风,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持续推进大党建支撑格局的逐步构建和成型,严格实行党建工作“一票否决”,推动基本组织、基本制度、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保障“五个基本”建设全面覆盖全面到位,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持续建设纠错容错机制,用好目督考核指挥棒,完善聚焦抓落实的考评体系,在急难险重、关键时候、突击攻坚过程中看干部、识干部、用干部,调动全市上下形成“拼干部、比工作、赛作风、争一流”的干事创业激情。

西昌市委书记李俊在工作现场(图片由中共西昌市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