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座银行

每个人都有一本存折

美好的,被存储;收获的,被积攒

相信在不少“80后”、“90后”的时间银行里

都有这样一张照片

没有复杂的pose

没有著名的景点

爸爸或妈妈抱着孩子笑容灿烂

小孩的眉中间还点着一个红点

照片的下方或背面还要写上祝福和日期

在那个手机还不智能、拍照还不方便的年代

给自家小孩合影留念

成了不少爸妈每年必干的“大事”

上个世纪90年代初

网师巷社区居民沈鸿的女儿刚出生

朋友家里正好有一个小摇篮

赶紧送过来借给她使用

这对于当时收入并不高的一家人来说

实在是件高兴的事

于是赶紧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个时刻

现在沈鸿自己也当奶奶了

孙辈们的生活条件不知道幸福了多少倍

女儿的摇篮照和孙辈们的艺术照

被沈鸿精心收藏着

和一般人不同的是

学档案专业出身的她

还收集整理了25本家庭档案

档案以家庭成员为单位

见证了四代人的生活变迁

更是见证了

改革开放40年来的时代巨变

沈鸿当年在市体改办工作

经常要穿梭于苏州古城各社区

重点研究社区如何建设、治理

和开展便民服务工作

从她收集的材料来看

2002年底

老城区151个社区居委会

一年的经费支出总共为516.7万元

每个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仅500元/月

也谈不上什么社区活动用房

改革开放以来

苏州高度重视社区建设

尤其是最近20年来

城乡社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区里的活动设施和用房都很齐全

更让沈鸿欣慰的是

苏州社工队伍在不断壮大

同时也越来越专业化

在这些个人档案中

沈鸿还收录了当年的相关文件、

会议记录以及新闻报道

这些都成为

苏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缩影

今年

这些珍贵的家庭档案

将参加江苏省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

沈鸿说

她会把部分档案捐献给档案部门

戳视频了解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