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本题为《抗日神剧读本:出乎意料的反日·爱国喜剧》的书在日本发行,并成为焦点。相信,这本书不仅引起了日本人,也引起了中国人的好奇,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学术研究呢,恶搞呢?还是为了恶心一下中国人?

关于抗日神剧,批评的声音已经足够多了,什么捏造历史、盲目自大、美化战争,等等,都翻不出什么新意了,可是将它写成书的这种做法,相信大多数人都还是第一次听闻。

这位叫岩田宇伯的作者在书里汇总了21部抗日神剧,合计678集、30180分钟,附带剧集简介、演员采访、梳理复杂的故事梗概、图解庞大的人物关系,以及对某些拍摄画面的吐槽。可见作者是下了苦功夫的,这种素材收集的过程本身就很有意义,是学术研究的开始。这本书不是学术著作,但作者的这些行为已经具有了学术价值。作者对抗日神剧的了解也远超我们想象。我们都见过不少抗日神剧了,可你真的了解抗日神剧吗?还真没几个人说得上来。每当有新的抗日神剧上映,总会有各种声音出来,痛斥这种非理性的改编,可是除此之外,又有几个人深入地去了解一下,产生的原因,问题在哪?土壤在哪?日本人把它写成了一本书,可是我们却还停留在文字的鞭挞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几天,随着对书本和作者的报道的增加,外界得以了解到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可能并不在于什么学术价值,用他的话说,是通过这些离奇剧情吸引大家学习汉语。但这本书的出现还是给我们一种启迪,对于抗日神剧,是不是还有更科学更严谨更有说服力的应对办法。

现在对抗日神剧的批评还主要集中在言论领域,集中在观点的阐述上,而罕见依据事实和数据深入地剖析;集中在讲道理上,而罕见有说服力的论证过程。当然这些论点都有独到的见解,这种及时的观点阐述也非常有价值,但未免有点隔靴搔痒,说不到痛处。除了是非对错,除了观点,人们想弄明白的事情还有更多。比如,大家关心的来源问题、事实问题、还有数据问题,很少有令人信服的结论,也很少见到有人统计、收集、论证。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大家都知道,7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打得非常艰难,可究竟有多艰难,很多人是缺乏清醒的认识的。

这里面其实跟我们不愿意深究喜欢浅尝辄止的思维习惯有莫大的关系。抗日神剧的出现走红,长盛不衰,显然不是一两个原因可以解释的。它背后有深刻的社会成因,这是抗日神剧产生的土壤,只对结的果进行批评,而忽视了它产生的土壤,显然是不够的,需要有人深入地翻一翻,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

这些都不是几篇观点不停地重复,情绪激烈的评论文章能起到的作用,需要调查记者、甚至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的介入。我想,在铺天盖地式的批评反对和逻辑证据严密的论证之间,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前者容易流于表面,流于情绪,而后者,是有可能触及到灵魂深处的。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能看到这样的文章大量出现。相反,却在日本看到了这样的可能,这无论如何不是一件正常的事。

要养成对神剧的自觉抵制,光骂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真正的知识,而不是似是而非的道理来填充在国民教育上的空白。厘清楚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抗日神剧的荒唐之处,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战争的残酷性以及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血的教训。这有助于让我们对历史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要不然,只会陷入到无休止的批评之中,却很难有真正的建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