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报道,我国空军西安飞行学院将失速尾旋纳入学院教学内容,在高原某机场进行高危险失速尾旋训练,以接近飞机的极限状态培养飞行员的驾机技能。

失速尾旋,顾名思义,指飞机因为失速而进入尾旋状态。通俗点说,就是飞机因为失速,转着圈的往下掉。进入失速尾旋状态的飞机,如果不能及时将飞机拉出尾旋,则很容易造成机毁人亡。过去,美俄两国单是因为失速尾旋就损失几十家飞机,数十名飞行员丧生,因而失速尾旋又被称之为“死亡陷阱”。

我们知道,飞机飞行中的升力主要靠机翼产生,如果机翼失去了升力,那么飞机因为重力原因自然就会往下掉。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飞机做大仰角机动动作时,机头扬起度数过大,超过临界值,当机翼进入失速状态,不再产生足够升力时,飞机就会沿着机身纵轴转着圈往下掉。

进行大仰角机动训练是发挥战斗机最强机动性的必修课,由此引起的失速尾旋由于具有不可控性,通常情况下,飞行训练都会有意避免飞机进入失速尾旋状态,普遍做法是加装仰角限制器。而为了摸索出改出尾旋的最佳方法,同时为了提高飞行员的临危处置能力和心理素质,各国有时候也会有意识的进入尾旋状态。

大名鼎鼎的眼镜蛇动作,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飞出来的。俄罗斯著名试飞员普加乔夫在用苏27战机做大仰角飞行试验时,就曾有意关闭仰角限制器,他发现当机头上仰60-70度时仍能平稳飞行,于是继续拉住驾驶杆,直到飞机达到惊人的115度,随后战机自动恢复,并未进入失速尾旋状态,这个酷似眼镜蛇发起攻击时的动作,被称作“普加乔夫眼镜蛇动作”,眼镜蛇动作也成了苏27战机的招牌动作。

1999年4月,我国试飞英雄李中华和空军特级试飞员李存宝分别成功从正飞尾旋和倒飞尾旋中改出,填补了我国航空领域的空白。此后,我国飞行员的失速尾旋训练因战机性能落后一度停止,直到2009年3月,再次拉开序幕。经过近10年的发展,现如今,这项曾经只能由极少数特级飞行员掌握的技能,如今已成为解放军普通飞行学员成长路上的磨刀石。

将失速尾旋训练纳入飞行学员训练大纲,对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素质,驾驶战机的技战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更是院校训练向实战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使学员在校期间就能进行高难度训练,极大缩短飞行员的培养周期。用我们飞行员的话说,把螺旋(失速尾旋)都控制好了,以后什么飞行动态都不怕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