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有时候也是一种暴力

以前,人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说来挺遗憾,这是因为穷人家没有钱,生活不容易,父母不得不让孩子早早当家。

现在,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少有父母舍得让孩子早早就当家,他们害怕孩子受伤,为此殚精竭虑,甚至不惜为孩子包办一切。

朋友木子就是这样,只要是和孩子有关的,无论事情大小,都要过问,最好是什么都能自己代劳。

一次,她带着儿子小木去游泳,刚好我和小豆子也在。

两个小家伙年纪差不多,都是6岁半左右,游完出来就兴冲冲地一起去洗澡了。

洗完出来,小豆子开始笨拙地穿衣服,小木却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

就这样,我在一旁,边吹头发,边看小豆子穿衣服,而木子则忙着替小木打理一切。

穿完衣服,小木想自己去拿鞋子,却不小心把东西撞倒在地,木子见状,大声斥责道,

你看你,什么事做不好,站着别动,妈妈去给你拿!

最后,木子帮孩子穿好衣服鞋子后,才开始吹头发,这时,小木得意地坐在一边,看着小豆子穿鞋子,说

你看,我多好,有妈妈给我穿衣服,鞋子都不用自己拿!

我听后,很担心小豆子会跟我撒娇,也希望我帮他代劳。庆幸的是,小豆子没有,而是说,

我是哥哥,我长大了,不用妈妈帮忙!

后来,我才知道,因为木子是家里长女,从小什么事情都要做,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吃苦,竭尽所能照顾孩子,她以为这就是爱孩子。

作为父母,不让孩子吃苦,不让孩子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当然孩子什么都做不好。可是,随着孩子越来越大,父母又会开始埋怨,孩子什么都不会,什么都离不开自己。

这样来看,孩子还真是冤。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爸妈和木子一样。自从有了孩子以后,他们似乎就忘掉了自己,称呼变成某某爸/某某妈,聚会是聊孩子,朋友圈是晒孩子,周末也想着给孩子报班,孩子会说话了,孩子长高了,孩子成绩进步了……

不知不觉,他们的生活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有一个美好幸福的人生。

这一切看似理所当然,却不想这样全能又呕心沥血的爸妈,最后辛辛苦苦养育出来的孩子,是一个除了念书,什么都不会的“巨婴”。

事实上,这些“巨婴”背后,都有一个“凡事都为他好”的爸妈。

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是爸妈从小就应该培养的。培养他自己穿衣服,培养他整理房间,培养他煮饭洗碗……

很多大学生放了假,回到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或者睡懒觉,根本没有想过要帮父母做家务,大多是因为从小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

所以,对于这些爸妈,不要埋怨孩子懒,责骂孩子不中用,这都是因为你从小宠坏的。

据哈佛大学研究显示,不爱做家务和爱做家务的小孩,进入社会后的就业率1:15,犯罪率是10:1。不爱做家务的小孩,长大后的离婚率和心理疾病患病率也更高。

虽然这项所谓的研究不知道真假,但是也存在一定道理。

很多父母都怕孩子吃苦,不想孩子走自己的弯路,可是却忘了,没有吃过苦,走过弯路,又怎么会成长呢?真正爱自己的孩子,不是一味地保护他,而应该懂得体面的退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