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代表参。所谓王,意为参通天地人。

赢驷,秦国的第一个王。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11年在位,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赢驷刚上任时候,国内局势并不稳定。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让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其实这都是变法后好几代国君努力的结果。商鞅变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对秦国旧贵族的利益造成冲击,刚继位的赢驷面临着旧贵族的反抗。局势一促即发,迫于各方压力之下以及商鞅的名气,身为国君的赢驷只能车裂商鞅。这是赢驷上位后做的第一件大事。虽然商鞅已被处死,但他的变法还是继续的进行着。商鞅变法把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了好几个层次。

一直在边区的秦国,百年来都被东方六国成为虎狼之国或者蛮夷之国。可以说,东方六国没几个瞧的起秦国。秦孝公以前,魏国时不时的从秦国手上拿几块领地。赢驷在变法有了一定的效果后,他铭记父亲的叮嘱,开始攻打魏国。这场战役秦国把河西之地终于夺回来了,多年来的耻辱终于洗刷。河西之地还成为秦国东进的前进阵地。这是赢驷为秦国做的第二件大事。

赢驷在这场战役胜利之后,效仿东方六国称王(公元前325年),史称秦惠文王。他终于可以和其他的王一样平起平坐,不用在低他们一等。你们是魏王韩王齐王,我也是王。称王让赢驷和秦国人民扬眉吐气。这是赢驷做的第三件大事。

巴蜀,天府之地,自古便是中国的粮仓之一。称王后的赢驷,遭到五国联军和北方义渠的前后夹。在张仪的连横之策和将士们的努力之下终于破解了这个局面。同时,秦王派司马错将军攻下了巴蜀。这块领土,让秦国连成了一大片。巴蜀之地还为秦国提供了强力的物质基础。取巴蜀是秦王做的第四件大事。

东面、南面、西面稳定以后,加上秦国得到了巴蜀之地。此时的秦国可谓是兵精粮足,该出手解除背面之忧了。这个忧虑就是北方的义渠,义渠国总是不定时的侵犯秦国,早已经让秦国国君到秦国人民深恶痛绝。公元前315年,秦伐取义渠二十五城。秦国在西北地区占有了大片的优良牧场,这又是养骑兵的一大物质基础。当然了,这也是秦国为后代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三四年后,46岁的秦王离开了人世。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慧眼识珠、任贤用能、甄拔人才。这是他取得重大政绩的关键。他不仅重用嬴华、异母弟公子疾等秦人,也重用了大量的外籍能臣。诸如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等魏人都能为嬴驷重用。扩疆拓土,壮大实力。秦惠文王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他为往后的秦国国君打天下留下了巨大的物质基础。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在秦与到列国间复杂的邦交斗争中,张仪的计策多次逆转危势,击溃五国灭秦之兵。嬴驷的审时度势,高屋建瓴的王者风范比同时期的东方六国国君更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