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与丰富的营养,

  易于消化而深受人们喜爱,

  尤其对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老年人

  以及乳糖不耐受者更是适宜的营养品。

  然而市场上的酸奶制品琳琅满目,

  品类繁多,

  合肥市食药监局向大家发出提醒:

  你喝的酸奶不一定是“真”酸奶!

  可能是乳饮料!

  快来和公共君一起学习一下如何鉴别吧!

  ▼

  

  

  酸奶和乳饮料的区别

  

  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乳酸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

  酸奶,除保留了鲜牛奶的全部营养成分外,经过发酵后一部分乳糖转化成了乳酸,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还可以产生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且其中含有的活菌还可能带来一些额外的好处。

  

  市面上还有一类含乳饮料。

  酸奶和乳饮料很容易混淆,你可能经常看到一些叫“××乳”的产品,因为沾了个“乳”字,很多人多半以为是加了糖的奶,但如果仔细看配料表,你会发现,“××乳”的配料表第一位不是牛乳,而是水!

  这些乳饮料是以水为基础,加入牛奶或乳制品,以及糖或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调制而成的饮料,本质上是一种饮料。

  六招教你辨别“真酸奶”

  1

  看商品名称——酸奶、发酵乳等

  

  如果商品名称是“酸奶”“发酵乳”“酸牛乳”“酸酪乳”等名称,一般指的是酸奶。

  而如果是名称上带有“饮料”字眼的就不是真正的酸奶。如“酸酸乳饮料”“乳酸菌饮料”等。

  2

  看产品类别——发酵乳

  如果名称拿不准,可再看一下“产品类别”。产品类别是“发酵乳”“酸乳“”风味发酵乳”就是酸奶。

  3

  看配料表——第一位是奶

  酸奶配料表第一位应该是奶。

  酸奶可以使用鲜牛奶或者奶粉生产。使用鲜牛奶的,配料表第一位应该是奶。

  使用奶粉生产的酸奶,配料表前两位为水、奶粉,这种酸奶在包装上应有醒目的“复原乳”字样。

  如果配料表第一位的不是奶而是水,就需要警惕了,这样的产品大多不是真正的酸奶而是乳酸菌饮料。

  

  4

  看蛋白质含量——大于2.3%

  我国关于乳品的规定要求,原味酸奶蛋白含量≥2.9%,风味酸奶蛋白含量≥2.3%。低于此标准的可能是饮料。

  5

  看乳含量——大于80%

  

  部分酸奶会标注“乳含量”。

  根据国家标准,风味发酵乳乳含量应大于以80%。

  原味酸奶乳含量更高,不过味道比较酸,企业往往会加入约7%的糖调节口感。

  6

  看是否经过热处理——热处理后的不含活菌

  经过热处理后的酸奶不含活菌。此类酸奶产品应在标签上标示“热处理”字样。

  酸奶问答

  活乳酸菌真能进肠道吗?

  

  未经热处理的酸奶产品中含有活乳酸菌,也就是制作酸奶时必须添加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菌)和“嗜热链球菌”(S菌)。另外有些酸奶产品还增加添加益生菌,主要是嗜酸乳杆菌(代号为A)、双歧杆菌(代号为B),还有一些乳酪乳杆菌的菌株,以及其他一些菌株如LGG等。

  这些活菌一般在穿越胃肠道中“光荣牺牲”,是否有少量的益生菌能在人体肠道中定殖,学术界尚存争议。

  但他们可能帮助我们起到一些抑制有害微生物,调节肠道菌群,帮助消化的作用。

  越甜的酸奶糖添加得越多?

  

  酸奶的原料是牛奶,而牛奶中含有4%~5%的天然乳糖成分。乳糖甜度很低,而且其中一部分在酸奶发酵中变成了乳酸,所以发酵之后的酸奶,如果不加点糖来调和,就会酸得很难下咽。

  因此,至少要加6%~7%的糖,才能让酸奶比较适口。乳糖和添加的糖都是碳水化合物,所以两项加起来,酸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在10%~15%之间。

  选择酸奶的时候,可以细看标签,在保证蛋白质含量够高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一些的品种。

  一般来说,儿童型产品和果味型产品,糖的含量都会偏高一些。

  糖尿病人和减肥者可以喝酸奶吗?

  

  多项研究证明,日常酸奶摄入量较多的人,在膳食热量相同的前提下,罹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低一些。

  同时,即便是含糖的酸奶,餐后血糖反应也比米饭、馒头低,每次喝一小杯(100g)不会带来血糖的剧烈波动。

  减肥者也可以考虑饮用酸奶。全脂低糖型和低脂高糖型的酸奶热量相差并不大,但全脂品种饱腹感更强一些,所以减肥者可以选择全脂低糖型的酸奶。

  来源: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编、运营:田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