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雨生点评

现在很多人手机不离手,就是在晚上睡觉时也将其放在枕边。民间有传说认为睡觉时手机靠的太近,其辐射作用有可能致癌,此说法是否具有科学性一直未见明确答案。研究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可能接触两种类型的辐射,一种是电离辐射(如:核辐射,医院的X射线、CT、PET等检查设备);另一种是非电离辐射(如:手机、WiFi、紫外线、微波炉、冰箱等产生的电磁场)。其中,只有接触到一定数量的电离辐射才有致癌可能。而非电离辐射,其辐射能量很微小,不足以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因而是不致癌的。

向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它告诉我们专业的研究结果显示我们日常所广泛接触的辐射大多是非电离辐射,它对我们的影响只是产生热效应,你长期接触后只是觉得发热,还不足以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伤害。

更多的内容请详细阅读本文。

睡觉时,要离手机多远才算安全?距离太近真的会致癌?!

现在知道真相还不晚!

来源:健康之路、中国消防网、部分内容参考自果壳网

问大家一个问题,晚上睡前你刷手机吗?

会把手机放在床头充电吗?

或者,玩过瘾了搁在床头柜上,

如果告诉你,睡觉时手机放床头有致癌风险!

你的心情还会如此美丽吗?

睡觉时,要离手机多远才算安全?距离太近真的会致癌?!

睡觉时手机放床头会致癌?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手机辐射列为了2B类致癌物,也就是可能致癌,但动物和人类实验都没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它的致癌性。如蕨菜等也都属于这类。蕨菜都能正常吃了,手机怎么就不能玩了?

而且尽管手机有辐射,但辐射的剂量非常低(不足以达到致癌的量),还远比不过阳光的辐射剂量。

我们穿着衣服在夏日的阳光下晒上那么一会儿,所接受到的辐射量都比抱着手机入睡还高几十倍。

假如睡觉时手机放床头能致癌,那么我们早就被阳光射成渣了。

所以,睡觉时,手机爱放哪就放哪,放哪都不会影响你的健康。

睡觉时,要离手机多远才算安全?距离太近真的会致癌?!

边充电边睡觉行吗?

曾经看到这样的新闻:

去年3月份,宁波汪先生买了部某品牌手机,2049元,今年6月手机放在床头夜里突然就烧着了……记住,手机充电,注意这些!

为了你的人身安全,当然不建议边充电边睡觉,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电池老化,万一炸了!那就后悔莫及了…

消防部门给出的实用建议附上——

1、手机潮湿的时候,不能操作充电

2、避免长时间的充电,比如一充就一整夜!

3、尽量不要边充电边使用手机

4、充电器不要长期插在插座上

5、如果发现手机持续发烫,就停止操作

6、购买原装的数据线和充电器

除了手机辐射生活中还有哪些辐射?

大多数人都是“谈辐射色变”,但并不是所有的辐射都是有害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两种辐射:

电离辐射如核辐射,医院的X射线、CT、PET等检查设备; 非电离辐射如手机、WiFi、紫外线、微波炉、冰箱等产生的电磁场。

其中,只有摄入了一定量的电离辐射才有致癌可能。而非电离辐射,辐射的量很微小,不足以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因而是不致癌的。

日常我们广泛接触的辐射大多是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对我们的影响只是热效应,就是让我们觉得热,对我们的身体是无害的。

所以平时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电器(正规厂家出厂的合格产品)时,真的不需要担心辐射问题。

睡觉时,要离手机多远才算安全?距离太近真的会致癌?!

另外,在医院做如X射线、CT检查时,确实会让我们接触到电离辐射。然而,老话说了“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一年内做这些检查1~2次,并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所以,医生让做此类检查时,别因要接触到电离辐射就拒绝哦。

防辐射的法子有哪些?

首先,要来辟个谣:

植物能吸收辐射?

假的!

仙人掌在能缺水、高温、阳光强烈的条件下仍然可以生存。但,在我们房间里,仙人掌只能是一盆绿化啊。说什么仙人掌绿萝类似植物能用来防减少电脑辐射?太假了……

孕妇防辐射服能防辐射?

假的!

孕妇无需穿防辐射服。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日常非电离辐射会导致孕妇流产率、胎儿畸形率的提高,也不会导致新生儿出生体重过低;只有很微弱的证据表明某些日常非电离辐射与某些疾病的发病相关,但无法证明其因果关系。

那么,有没有什么防辐射的办法?

从实际上来说,我们不需要预防辐射,也无从预防起。

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接触的都是非电离辐射,明知非电离辐射对我们无害,那何必还要去预防呢?

况且,非电离辐射到处都是,任何发光发热的东西都会产生它,比如阳光、电脑、手机等等。我们只是要注意对电离辐射的预防,通常是医学 X 射线、CT等的检查,但是,在做医疗检查时,按正常的检查频率和规范操作,对人体也基本是没有影响的。

文末咱们总结一下精髓:

手机、电器等产生的非电离辐射,

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危害;

至于医学检查产生的电离辐射,

按正常的检查频率和规范操作,

也不会威胁我们的健康。

所以,对辐射,我们不用太过恐慌,

平常心对待即可~

(来源健康之路,俞雨生点评)

关注健康,关注俞雨生大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