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贸市场,通称为“集市”,去农贸市场购物或闲逛叫做“赶集”,而关中人却有自己独特的叫法:把集市叫“会”,把赶集叫“逛会”。

走,跟我一起逛会去

“会”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它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商品交换的机会,为人们匮乏的日常生活增色不少,时至今日,依然是农村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中有“会”的日子多为一些特殊的日子,如农历四月初四,简称叫“四月四会”;农历七月初七,简称叫“七月七会”;农历十月一日,简称叫“十月一会”。也有逢农历二、五、八,即初二、初五、初八日逢“会”的;或农历三、六、九,即初三、初六、初九有“会”。随着西方“七天一星期制度”在我国的流行,有许多地方每逢周日有“会”,旨在方便更多的上班一族“逛会”。

这些日子看似杂乱无章,然而,仔细想想不难发现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如农历四月初四,正是夏收即将开始的日子。每年夏收人们或多或少都需要购置扫帚、担笼、木铣等一些夏收必须用到的农忙工具,而四月四会正是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满足了人们的生产需求。

走,跟我一起逛会去

再比如,农历七月初七,正是秋收的日子,各种时令水果都已成熟,七月七会则无疑恰到好处的给想卖自家水果的人和那些想吃水果家里却没有果树的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农历十月初一,关中农村有农谚“十月一,穿整齐”之说,意思是到了十月一日这一天,冬季已经来临,天气起来越冷了,人们纷纷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也就是说十月一是换季的时节,十月一会无疑为了们换季购买越冬衣服提供了一个契机。

在关中方言中,“逛会”的“逛”字用的特别有意思。“逛”字的本意应该是“休闲”、“娱乐”的意思,说它用的恰当是因为去会上购物只是其中的一个占比不大的内容,更多的则是为了休闲娱乐。

说到休闲娱乐,那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想在“会”寻找老年朋友,你直接去戏台子下面,一找一个准。这是因为秦腔是中国戏曲之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关中老百姓的喜爱,粉丝不计其数。时至今日,逢会必有秦腔戏。在“会”上,老年朋友带着小橙子,买些自己喜欢的食品,坐在台下欣赏秦腔戏,观看自己的偶像的表演,这其中的乐趣,实在妙不可言。

走,跟我一起逛会去

青年人则喜欢跳舞,玩游戏,如用气枪打小气球、套圈圈等。年轻姑娘们最喜欢去的是卖服装的摊点,“会”上的服装价钱比城里要便宜多了,选购一件称心如意的衣服,是年轻姑娘们最得意的一件事。

对逛会最期待的人莫过于小朋友,因为每逢逛“会”前,他们总会从大人手里讨要“逛会钱”。这些钱他们可以专款专用,在会上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心仪食品,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等。总之,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完全没有必要听众家长的话。这种平常很少有的“成人感”会让他们感到自己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除了上述不同人群有不同爱好外,还有一点是所有人共同喜欢的,那就是享受美食带来的乐趣。所有的“会”离不开关中名小吃,如“桥粉”(凉粉)、“酿皮子”(凉皮)、石头馍、麻糖(麻花)、糖糕(油糕)等,还有苹果、西瓜、甘蔗等时令水果以用服装、家具、家具等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会上的商品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

走,跟我一起逛会去

怎么样,看到这里你有没有心动?要是心动了,明儿个跟我一起逛“会”走,想吃什么我请客,不见不散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