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观众

时刻发生连接,

而不是像传统戏剧中

的单向度表演。 ”

——Tom Pearson

超现实主题美剧《西部世界》(West World)的回归,以及聚焦虚拟世界的《头号玩家》票房大卖,无疑为近年来非常火热的现实/虚拟议题讨论添加注脚。艺术是相通的,而如果说要找出一种艺术类型来类比上述影视剧中呈现的场景的话,非沉浸式戏剧莫属。

同样是对于想象与真实、虚拟与现实、身体和心智之间的探索,沉浸式戏剧打破了传统戏剧表演中,演员在舞台上移动、观众坐在台下观演的方式:舞台被转移到了更加开放而自由的场地,观众可以自主选择要进入的空间、要追随的演员或者要了解的情节,他们的参与体验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有所不同,尽管这种体验很多时候是“支离破碎”的。

▲  Third Rail Projects作品(上),其联合创始人汤姆·皮尔森在MINDPARK创意大会进行演讲(下)。

作为将沉浸式戏剧从小众引领至大众的范本,风靡国际的《今夜无眠》(Sleep No More)不仅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这种具有高冷性质的 “精英文化”,也在行业中引发了涟漪效应。一个例子就是, 当它在2009年进入波士顿并于2011年来到纽约的过程中,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创作团体Third Rail Projects也在同一时间加入到沉浸式戏剧的阵营中来。在今年由深圳设计周主办,TOPYS与中洲湾C Future City联合承办的MINDPARK创意大会2018期间,我们对Third Rail Projects联合创始人汤姆·皮尔森(Tom Pearson)进行了专访。

Q= INTERNI 设计时代

A= Tom Pearson

Q:请你介绍一下Third Rail Projects,从一开始到现在的发展历程。

A:Third Rail Projects成立于2001年,最初是一家舞蹈工作室。2005年至2010年,我们主要创作特定场地(Site-Specific)作品,目的是为了与更多的人接触,将艺术融入公共场所。我们知道,很多人会进入剧院,有意识地来接触戏剧,了解戏剧。然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到剧场观看。但是我有一种感觉,相信他们会喜欢这种形式,然而如果他们不过来的话,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些作品带到他们面前?在特定场地作品周围,人们走来走去,或者全家过来野餐,或者只是行路一瞥,这取决于他们想要参与的程度。但是这样会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当你在公共空间工作时,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所以2010年我们开始创作沉浸式戏剧(Immersive Theatre),希望将创作带到我们具有更多控制权和发挥余地的环境之中。

《伟大天堂》(The Grand Paradise),展现1970至1980年间名为 “伟大天堂”(虚构)度假胜地的热带风情。

Q:与传统戏剧形式相比,沉浸式戏剧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A:沉浸式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在于观演关系的变化,它重新定义了观众与演出空间“观看”的关系,以及演员与叙事的“表演”关系。它打破了传统戏剧中的 “第四面墙”(注:戏剧用语,指的是在传统三壁镜框式舞台中,面向舞台那面虚构的“墙”,观众透过这面“墙”观看演员表演,且与后者互不干扰),在表演者和观众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影响、激发的关系。

如果要选择的话,我宁愿在只有一个观众的场景中演出,而不是在一个拥有上百观众的礼堂中却不与观众发生互动。只有当观众不再坐在剧场座椅之上,而是主动地探索剧情,并全身心地进入剧场情境之时,你才能更好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种、只有近距离接触才能获得的纵深感和认同感。你与观众时刻发生连接,你让他们获得了迥异于日常生活的平行体验放,他们的情绪和状态也会以某种形式反馈到你的表演之中,而不是像以前在传统剧院中的单向度表演,我们也希望让大家从这种艺术形式中获得不同的观察角度。艺术最好的归宿是融入日常生活,而不是高不可攀。

Q:“第四面墙”指的是戏剧情景中虚构的空间结构,然而不管是特定场地作品,还是沉浸式创作,选择合适的实体空间进行表演都关乎一部剧作的成功与否。

A:你说的对。空间对于沉浸式戏剧至关重要。好的空间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一种吸引你去探索的延伸度和神秘感,最重要的是,要足够有趣。人们喜欢进入他们通常不被允许进入的空间,突然间,神奇的世界向他们开放。在沉浸式表演空间中,你不想让现实匍匐在你身上,你想获得一种逃离,想尽可能地参与其中,想在其中构建并改变任何想改变的东西。这种由空间带来的多维性这就像我们的日常生活,不是吗?

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吸引观众参与其中,是浸入式戏剧的核心。无论何时,我们的重点都是营造独特的观众体验,拉近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有更强烈的参与感。要保证互动性,但强度不要太大。我们跟很多公司合作,假设自己是框架中的小人物来回答问题,身临其境地进行体验,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人都变成故事中的人物。然后将所有元素进行整合,所有故事围绕他们展开,一般会有多条故事线程同时展开。我们会询问观众的反应,注重故事在传达的过程中不失去其原始目的。

《然后她跌落了》,在布鲁克林Arts@Renaissance艺术中心,其前身是一座3层楼的废弃医院,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摹本,演绎了一系列恍若梦中的场景,是Third Rail Projects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作品,美国纽约,2010年至今。

Q:《然后她跌落了》(Then She Fell)是你们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部作品,获得了诸多赞誉。对于这部戏剧,你们选择了《爱丽丝梦游仙境》作为母题进行发挥,可否谈一下这个创作过程。

A:我们之所以选择《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因为它给予人们一种想象的感觉,或许有些人已经了解这个故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我们故事基于书籍,以及我们对路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爱丽丝梦游仙境》作者)生活的了解。本剧中的演员并不完全是书中的角色,他们受到原著的启发,也受到我们这些再创作者以及他们自身经验的影响。我们以更深入的、更具象征意义的心理学方式深入角色,同时也并没有完全按照书中的场景来进行设置剧情,而是抽取那些看起来与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最相关的情节,所以严格来说这不是对原有故事的改编,而是从中以此为灵感进行再创作。

Q:一部沉浸式戏剧如何展开其故事情节,有无对白,是否互动等等,会影响最终的体验结果。在上述方面,《然后她跌落了》这部戏剧是如何作出引导的?

A:在沉浸式戏剧中,人与世界如何相连?有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仅仅是一个场景,甚至是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转换。进入到不同房间、不同楼层,每个角色都在改变,所有东西是同步进行的,只要观众从一个房间进入另外一个房间,整个世界都会不同。如果你和朋友一起来,有可能到最后大家被分开,他们在楼上,你在楼下,大部分时间你是一个人或者跟很小一部分人在一起。就像“爱丽丝”在梦游仙境,有可能跟女王、小兔兔坐在一起。杯子在飞,你就在这当中看着这一切发生,之后你又被带到另外一个房间。

“路易斯·卡罗尔”的两个房间连在一起,有一个书房,里面有一些可爱的画作。还有一个房间,就像是一个森林,凳子、桌子都在水上面。这幅场景具有荒诞的象征性,就仿佛你进入了作者的脑海当中,来体会他是如何塑造角色的。又或者,你一开始在下午茶房间,下一个场景则是图书馆,你可以打开小箱子、茶柜,会发现很多书,如果打开这些书,会在里面发现不同的材料,这些材料还能做成饮料来喝。国际象棋也是很好的设计,“爱丽丝”在这边移动棋子,不断向前攻击,所有棋盘攻势都在暗示情节。白棋义勇当先,“爱丽丝”已经深入敌军,成为棋局的“白皇后”。

“路易斯·卡罗尔”也会帮助我们一起进行艺术形式的探索,这离不开观众的参与。他给你一张白纸、给你一支笔,鼓励你给“爱丽丝”写一封信。或者“爱丽丝”自己写了一封信,然后把信件撕碎,我们需要观众记住信件中某一些细节,后来“爱丽丝”可能会说我不太记得了,观众会提醒他。

《然后她跌落了》,在布鲁克林Arts@Renaissance艺术中心,其前身是一座3层楼的废弃医院,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摹本,演绎了一系列恍若梦中的场景,是Third Rail Projects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作品,美国纽约,2010年至今。

观众有时会跟着我们步伐一点一点进行,他们想知道结果到底如何。比如有人敲门,主角离开了,观众哈哈一笑,然后我们进入下一个场景。有些场景会让你觉得有点诡异、害怕,这时候演员要格外谨慎,来获得观众的信任并产生互动,否则整个场景会变得尴尬。有的时候我们也用了很多双面镜,让大家在房间一侧,折射到另外的房间,通过这种情节塑造出有趣的观感。

观众与演员一起去不同房间,但是每一次参与都只是片断,这种感觉像在梦境当中。或者说,有些故事也许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很清晰,也许是从中间甚至是从结尾,你会得到一个乱序的或者倒叙的故事。当然有些人担心说看了这个就看不了那个,但是在表演我们会一步一步引领你进入到不同场景。在我们创造的世界当中,如果观众觉得很恐怖或者觉得很不安全,他们也可以随时离开……

我们对观众的要求很严格,他们要遵循两条规则:除非被邀请说话,否则不要开口,以及,不要打开任何一扇关闭的门。理想的观众是,可以很好地与演员建立联系,同时不会打破表演过程中的平衡关系。必须记住的一点是,观众是参与者,不是表演者。这部剧也限制观众的数量,每次只能进入15个观众,他们可以到到处去走,也能够做到与演员1对1 的互动。我们希望观众看了之后觉得这个表演只为他展开。比如观众走过来,演员给他倒了一杯茶,问茶是否可口,或者要不要加一些柠檬等等,这就是加强了互动性。这些专属于他们的经历经历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让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回味。有些人甚至给我发信息说这种感受独有经历伴随他们很多年,历久弥新。

《然后她跌落了》,在布鲁克林Arts@Renaissance艺术中心,其前身是一座3层楼的废弃医院,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摹本,演绎了一系列恍若梦中的场景,是Third Rail Projects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作品,美国纽约,2010年至今。

Q:《然后她跌落了》这部在2010年创作的剧目现在仍在上演着,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表演和情节与之前相比是否发生了变化?

A:我们会对观众可能做的事情做出回应和深化,表演者的能力在与观众接触的过程中已然加深,但是整体来讲不管是场景还是情节都没有多大的变化。我们有排练导演,来避免事物的过度转变。因为在沉浸式戏剧中,如果没有人为介入的话,剧情会自行漂移、改变。因此,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就是不断回溯它的原始意图和重要场景。一旦表演开放,就不应该作出改变,改变是在前期开发过程中才会出现的状态:我们会有一个脚本,可能会尝试一些事情,引入观众来测试这些想法和假设,然后回过头来修改它,其中包含很多实验和修正。

Q:尽管都是情景参与式的剧作,然而这似乎与美剧《西部世界》中表演角色和游客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在《西部世界》中,尽管表演角色的情节一成不变,但是某种程度上游客会改变故事走向。

A:我还没看过《西部世界》。1981年我看过电视(注:1980年,由Michael Crichton执导的科幻电影《钻石宫》被改编为《西部之外》,前者也是《西部世界》的灵感来源)。如你所说,这与我们的做法不尽相同,因为我们的观众不会改我们的故事,剧本和情节一旦生成,就是这个样子。可能我们做表演之前,会对观众做一个测试,收集他们的反馈,然后找一个平衡,但是不会完全修改故事。

《精华》(Marrow),特定场地作品,于罗德岛2013年舞蹈节期间创作。

《蛋黄》(Yolk),格雷斯广场上两位舞者在鸡蛋形状的座椅中进行舞蹈表演,是Third Rail Projects在公共场地对于舞蹈、装置艺术和表演的探索,美国纽约,2014年。 

Q:作为八大艺术形式之一,戏剧与电影和电视等大众文化类型相比较,是一种非常精英的文化类型,注重仪式感和精致感。然而沉浸式戏剧在不脱离其戏剧本质的同时,又与普通观众发生关联。你如何看待这种专业性和大众性的平衡?

A: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你知道,戏剧通常被认为是高级艺术,不管是传统戏剧还是沉浸式戏剧,然而两者相比,沉浸式戏剧更容易进入,能够到达更多的人;它不像电视和电影那样是大众媒体,但是它却能够比大众媒体带来更多的体验,它有可待探索的层次和空间,可能有狂野、开放的一面,也或许非常精致。沉浸式戏剧让我们拥有控制权,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选择权:参与者可以决定自己如何来解读一个故事,来开展一个剧情线,是呆在一个空房间中看这里的剧情上演,还是紧紧跟随一个演员来融入后者的剧情线之中?取决于他们每个人的参与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开放的、容纳每个人的过程。但也有人不会去尝试沉浸式戏剧,因为沉浸式戏剧预示着一场冒险、一段未知的旅程,这对冒险的人来说很受用,由此,它吸引了那些喜欢戏剧的人,以及一些可能不喜欢戏剧但是喜欢尝试和冒险的人。

《学习曲线》(Leaning Curve),在这里你将化身为希望获得高中毕业文凭的学生,及其老师或家长,体验不同立场人物的心路历程,美国芝加哥,2016年。

Q:同样是关于身体和心智的艺术类型,沉浸式戏剧让我联想到它或许有点像是舞蹈和行为艺术在某种程度上的变异或者延伸。

A:舞蹈是我在一开始工作时所采取的形式,一直以来在我的创作中占据很大成分,因为沉浸式戏剧的情节很多是在来回转移、运动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不仅仅是舞蹈,表演艺术、视觉艺术、行为艺术和声音艺术等等,都是沉浸式戏剧作品不可或缺的成分, 这也是它非常有趣的地方:不同的文化景观以宏大或微妙的形式进行呈现、连接,激荡出让人印象深刻的化学反应。哪怕细微如房间的温度,你在一个寒冷或炎热的房间中会有不同的行为和体验,还有周围的物品摆放、光线、气味等等,所有这些不同的元素都可以用来诉说一个独特的故事。

《喷泉》(Fountain),融合了景观、建筑、文化和舞蹈等不同形式的整体,将水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创意性的展示,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2013年。

Q:你们创作了数量众多的戏剧作品,除了《然后她跌落了》,你最喜欢的或者让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个作品?

A: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是2010年4月在中国香港地区上演的剧目《你爱的人生病了》(The One You Love is Sick)。这是我们第一次将观众带到我们身边,也是我们和一群学生做的项目,我们与他们合作,以我们的工作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然后让他们有创造性地发展自身的场景和角色,最后,我们一起表演,这里面包含了教育的成分。之后,我根据这次经历创立了 “全球演出工作室”(Global Performance Studio),在全球很多地方进行演出,因为我想要做更多的事情,想要旅行,并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合作分享,分享我们的方法并从他们的方法中学习,然后共同创造。

《你爱的人生病了》,在一座大厦内与观众的生活发生“碰撞”,由此开启了“全球演出工作室”,中国香港,2010年。

Q:说到演员,这也是我的最后一个问题,你们有固定的演员还是每一部剧都会挑选不同的演员?在挑选演员时,你会更倾向于选择专业演员还是“素人”?

A:我们有一个长期合作的核心演员团队,其中有些人与我们合作了近20年。他们和我们在一起,互相激励。有时候我们也聘请其他人,但不是像百老汇那种试镜方式,让他们表演唱歌,或者舞蹈之类的,我们会与面试者分享我们的工作方式,通过多次试镜,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工作方式。因为我们寻找的不仅仅是同事,也是朋友。

像《然后她跌落了》、《伟大天堂》或者是《幽灵之光》 (Ghost Light)这些大型的项目,我们通常使用核心演员,或者说有表演、舞蹈经验的人,因为这些作品比较复杂,也涉及到很多的肢体运动。有时我们非常幸运,会发现在这两方面都非常出色的人。有些时候我们在国外工作,或者和公司以外的人一起工作,会倾向于选择没有表演经验的人。他们的经历和专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一个人可能是幼儿园老师,或者一个善于演讲的人,这样的话,也许我们的作品中会加入演讲的部分也未可知。关于特定场地作品或沉浸式剧场的美妙之处在于,每次都可以创建全新的行为范式,基于和谁工作、如何工作、如何沟通等等而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与不同的表演者一起,发挥他们各自的能力和潜力,共同实现一个个有趣的结果。

《幽灵之光》,一种有关“表演”的表演,由一系列在影视场景中出现的脚灯、闪光灯和油彩等打造而成。 迷幻的氛围,诡异的气氛,揭示了表演中神秘的一面,美国纽约,2017年。

《午夜疯狂》(Midnight Madness),在华尔街慈善夜上的表演,募集的资金将用于纽约布鲁克林地区的建设,美国纽约,2015年。

采访、文字 / Vivienne

图片 / Third Rail Projects

美编 / 晨曦

致青春

《INTERNI设计时代》2018年4月刊特别策划“致青春”,随刊附赠“2018米兰设计地图”,文末留言互动有惊喜哦!新刊火热售卖中,快快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购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