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我院陈列室,正面墙上悬挂的三张照片格外醒目——它们是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年来我院办公楼随时代变迁的照片。它们不仅叙写着我院40年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还浓缩了巴东县城所经历的一次次蝶变,更承载着恢复重建的巴东县检察院与我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同岁、同发展的铿锵步履。

让我们将时光的指针

拨动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照片一

那时的巴东县城只有一条街道,人们习惯称之为“扁担一条街”,若干条青石巷好像老街的血脉,与街道相接,又相互贯通,融为一体,其中的马鹿巷因北宋明相寇准而闻名。1965年11月,县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我院搬至信陵镇原马鹿巷70号办公和居住,同时县财政拨修缮费进行翻修,建成了一栋2层8间土木结构用房,全院5名检察人员就工作、生活在这里,这也是我院那时的全部家当。

(网络图片:青石巷)

照片二

冬夏交替,岁月更迭。

1978年,我国在拨乱反正中敲响改革开放的钟声,检察机关得以恢复重建。我院于翌年4月在位于信陵镇马鹿巷105号动工新建办公宿舍综合楼,该楼为砖混结构,共5层48间,检察人员由10余人增至40余人,内设机构发展到六科一室,由原来的大综合办公改为开始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巴东县城也日新月异,吊脚楼、木板房中,夹杂着越来越多的现代化高楼,从早到晚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网络图片:20世纪80年代县城)

三峡工程的建设,给巴东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照片三

1997年的夏天,人们开始向老县城告别,极具时代性的建筑模式和现代化都市的打造,让巴东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与此同时,巴东县检察院也紧抓机遇、随城迁建。1997年9月17日,首期工程在云沱小区破土动工,2004年10月,院机关顺利实现整体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也紧扣“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持续书写着新的篇章。

(网络图片:县城新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