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即将过半,

你是否完成了当初“新年计划”里

“多看展览、多旅行”的约定?

夏至未至,热展已来,

又是一波北京和上海的展览浪潮!

除却埃利亚松、保罗·史密斯等艺术家名作,

去年大火的teamLab展览也将再次登陆北京。

上海则集结了亚米·海因与查理·卓别林的回顾展、

草间弥生与奈良美智的花花故事,

更有莱安德罗·埃利希的“虚构”视觉艺术,

让你沉浸和迷失在魔都的盛夏。

北京

01

融——法国杜尚奖提名艺术家作品展

展期:2018.5.15 - 6.17

展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作为2018“中法文化之春”的重要活动,本次“融——法国杜尚奖提名艺术家作品展”展出的作品来自历年获得马塞尔·杜尚奖的10位提名艺术家。他们创作的作品超出了当代艺术的现有分类,将内省的情感经验和外部的丰富环境相融合,构建了一个对碎片化隐喻的世界,体现出当下艺术创作的多元化趋势,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全新的建议和全面的视角。

02

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

展期:2018.4.22 - 9.9

展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本次展览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主办。展览邀请当代海内外有影响的陶艺家69人,按照“融合延伸;见微知著;象外之韵;聚集拓展”四个单元展示他们的代表作和新创作的作品,将不同形态、不同观念和不同制作技术的作品并置,让观众在观赏和思考中获得差异性或共同性的认识,展现陶瓷这一与人类文明发生发展密切关联的技艺,在当代文化格局中放射特有光华。

03

teamLab★未来游乐园

展期:2018. 6. 25 - 10. 7

展馆:央·美术馆

去年teamLab在北京展览掀起了一场与新媒体艺术的互动热潮,今年teamLab将再次登陆北京。此次展览由主办方央·美术馆甄选,引入以“共同创作”为核心构想理念的“teamLab·未来游乐园” 8个独立互动体验作品,其中包括中国首次展出的互动创作作品:彩绘动物 (Sketch Animals)和北京首次展出的大型沉浸互动作品:涂鸦自然(Graffiti Nature)等。届时央·美术馆还将推出“寻洲 ”(Emerging Land)系列艺术活动,再度丰富公众的观展体验。了解更多请点击:teamLab独家深度专访: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

04

HELLO, MY NAME IS PAUL SMITH

展期:2018.6.8 - 10.7

展馆:今日美术馆

继在英国、比利时、日本、中国台湾、上海先后掀起粉红风暴之后,保罗·史密斯(Paul Smith)的大型展览终于来到了北京。“设计源于生活”是史密斯的创作名言,展览中的众多展品及场景无不体现着这个精神。本次展将展出史密斯 40年创作生涯全记录,近2000件展品,真实重现第一家时装商店以及第一次时装周展示的历程,让观众体会从他的生活、创作到每个呈现的空间都富含英式幽默感:特异却不轻浮,另类却不失态。

05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研究与出版”文献展

展期:2018.5.18 - 8.12

展馆:红砖美术馆

展览正值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在北京首次大型个展“道隐无名”举办期间,此次文献展通过对埃利亚松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试图与观众分享艺术家艺术历程的重要节点,将其创作还原到更加具体的社会语境和创作现场中;并邀请观众在丰富的艺术体验之后,深入了解艺术家对自然、艺术与社会的思考。展览包括相关专著阅读区、影像区及手稿展示区等,将从不同侧面剖析和阐释艺术家作品背后的创作线索。

06

艺术家的声音

展期:2018.1.15 - 11.20

展馆:侨福当代美术馆

展览围绕当代艺术的叙事展开对话,并就其叙事才能与潜力引发疑问,以探讨那些令人着迷而又不安的当下社会的复杂性。在触及生命、真理、历史卓识、伦理价值、人类群态时,当代艺术如何发挥其潜能与才干,以传达这些关乎本质的讯息和存在的启示——这一命题构成了本次展览所关注的焦点。藉由来自17个国家的29名艺术家们所创造的非凡独特而充满想象的世界,本次展览为理解关于人类存在意义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复杂、丰富、激烈,甚至有些令人困惑的动人视角。

07

不息

展期:2018.5.18 - 8.12

展馆:北京时代美术馆

展览以“不息”应对整个威尼斯双年展的总主题“艺术永生”,提出中国艺术“不息”的力量来自精英与民间的互动,代际传递的师承和积极的合作。展览展出了多件录像、绘画、雕塑、装置、刺绣、皮影、摄影乃至多媒体剧场等丰富的作品,并以丰富的文献和工作坊、演出成为重要特征,包括邬建安、汤南南、姚惠芬和汪天稳等艺术家参展。

展厅中独一无二的艺术家师承墙、艺术家合作关系图,多位艺术家的交叉合作,以及由程控机械、实时VJ操纵的投影、陕西民间与人与青年艺术家合作创作的多媒体皮影表演,成为亮点。

08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文化和生活

展期:2018.5.18 - 8.12

展馆:首都博物馆

文艺复兴是意大利历史上最辉煌的文化运动之一。它通过接受、复兴、利用和改造古典文化传统,即希腊罗马文化中的精华,实现了文化革新,在文化、艺术,以及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引发了深刻而持久的转变,开启了西方文明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本次展览不仅包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绘画,还有服装、日常生活用品和建筑影像。希望观众朋友们通过丰富的展品来探究这个时代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独特之处,更深入地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上海

01

虚·构:莱安德罗·埃利希

展期:2018.6.1 - 10.15

展馆:上海昊美术馆

建筑师出身的阿根廷“错觉”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Leandro Erlich),擅长使用镜面、投影、建筑结构来“虚构重现”出现实的“表象”。此次大型个展将呈现埃利希30多件代表作品,涵盖了大型互动装置、影像装置、摄影等创作形式,其中大型的“错觉”互动装置作品有13件。埃利希通过对建筑空间的改造,利用视觉制造的错觉和幻象来动摇人们日常生活经验里的常识,从而创造出令人遐想的视觉迷宫。

展览名“虚·构”是对莱安德罗·埃利希艺术创作方式复杂性的一种双重诠释,“虚”意指虚拟、虚幻,代表了艺术家利用视觉的错觉落差呈现作品的手段;“构”,意指建构、构筑,是艺术家在错觉基础上对建筑空间的改造和重建。在此次昊美术馆个展中,埃利希将特别呈现一件跟上海有关的互动性装置作品《建筑——上海钟楼(悬浮时间)》。

02

陌生风景: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展期:2018.4.25 - 7.29

展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本次展览将展出来自雷蒙·德巴东(Raymond Depardon)、蔡国强、黄永砯、墨比斯(Mœbius)、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以及谢里·桑巴(Chéri Samba)等逾三十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同时,PSA的巨型空间中将迎来马克·纽森(Marc Newson)构思并设计的飞机,以及美国艺术家萨拉·施(Sarah Sze)创作的一件漂浮于天地间极富诗意的巨型装置。展览开幕期间还会迎来一系列特别活动,并与法国科考帆船塔拉(Tara)号的中国首航产生密切互动,而其科考文献将作为特别项目参展。

03

忆所

展期:2018.4.25 - 7.8

展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将呈现波尔坦斯基各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装置作品,以及他在多次实地考察后,针对PSA非常规展示空间烟囱全新创作的场域特定作品。此次展览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将重访波尔坦斯基历年来的标志性作品与重要文献,另一方面将再现他近年来的大型艺术计划。

04

亚米·海因的设计狂想

展期:2018.4.14 - 6.24

展馆:艺仓美术馆

台湾展出之后,“亚米·海因的设计狂想亚洲巡回特展”登陆上海,完整呈现了设计师亚米·海因近十年来的艺术创作。展览分为六大展区,采用开放式的动线设计,从入口处的经典作品《绿公鸡》、引领亚米‧海因踏上艺术家之路的首座大型装置艺术《地中海数字巴洛克》、带点玩心的典型亚米‧海因风格《我的马戏团》、创新工艺设计的《巴卡拉水晶糖果罐》、个人艺术代表作《西洋棋》,到最后嘲讽流行文化的《美国城堡》。

05

查理·卓别林:卓眼视界

展期:2018.6.8 -10.7

展馆:余德耀美术馆

展览由爱丽舍博物馆和余德耀美术馆共同制作呈现。展览将遵循时间线索通过拍摄/被拍摄的片段来走进卓别林的生活与事业、解密其电影语言,也试图重估艺术家革命性的艺术遗产。除了展出卓别林档案资料中的300多张照片、文献和将近两小时的电影片段,展览还将呈现来自私人或公共机构收藏的原版海报、录像、油画、手稿及版画作品,反映卓别林的形象对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的影响。

06

兰登国际:万物与虚无

展期:20184.20 - 10.14

展馆:余德耀美术馆

本次展览名称取自视频装置《万物与虚无》(2016)。该作品尝试探讨人类如何在充斥科技的环境之中自处的核心问题。这是兰登国际首个影像作品,记录了在无情的变革时代中,工业化世界衰败与进步同时并行的现象。作品中重复转动的蒸汽压路机,具备压合与粉碎、破坏与重建的潜在特性,象征着一个无节制革新的文化内所固有的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07

东行记:布莱恩·布瑞克和史蒂夫·麦凯瑞的亚洲摄影

展期:2018.6.17 - 9.9

展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新西兰出生的布莱恩·布瑞克(1927-1988)在1957年以一篇关于中国的摄影专题开始了职业生涯,继而在1959年作为唯一一位西方摄影师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在北京的盛况。而美国人史蒂夫·麦凯瑞(1950-)的第一篇摄影专题则是1979年刊登于《纽约时报》的关于阿富汗战争的报道,而后自八十年代早期,他的作品就成了《国家地理》杂志页面的常客。

布莱恩·布瑞克和史蒂夫·麦凯瑞以摄影见证时事,用图片讲述故事,成为了声名远播的视觉叙事者。两位都曾拍摄印度的季风气候——布瑞克摄于1960年,麦凯瑞则摄于1983至1985年间。本次展览将由此开始。展览同时以当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两位大师的作品,向西方世界长久以来对亚洲“异域情调”的好奇和着迷抛出疑问。

08

花花世界·第二季

展期:2018.6.1-7.31

展馆:杜若云章画廊

杜若云章老洋房里的“花花世界”结束了春末大展之后,将于6月1日再开第二季。延续上一季花花世界中“波点婆婆”草间弥生的部分作品,本次还有另一位来自日本的当代艺术家奈良美智。奈良美智简洁的画面构成,透露着孩童般的世界观,两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受到无年龄界限的大众的喜爱。

09

动漫美学双年展——叙事曲 2017—2018

展期:2018.5.25 - 8.28

展馆:上海当代艺术馆

展览以探索动画、漫画和游戏塑造的虚拟与现实为切入点,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参与,从当代到未来的时间跨度作为主线,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动画影像、虚拟科技、新媒体交互艺术等各种艺术创作方式,结合人工智能生物工程、计算机神经网络及游戏交互等多种科技内容,谱写出反应当下社会文化年轻世代的叙事曲。

文字、编辑 / 九夏

图片 / 各展馆

美编 / 九夏

文化灯塔

《INTERNI设计时代》2018年5月刊特别策划“文化灯塔”。文末留言互动,有机会获赠5月新刊哦!新刊火热售卖中,快快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购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