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一中高一新生在军训。 王楠摄

“稍息”“立正”“齐步走”“1、2、3、4”……秋季开学在即,在我省各地高中学校的操场上,身穿迷彩服的学生在操场上英姿飒爽,迈着整齐的步伐,喊出嘹亮的口号。

“新生军训又开始了。”一年又一年,每年高中新生入学,军训必不可少。

作为国防教育、体育、德育的有效载体,军事训练是法律明确规定在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必须开设的国家课程,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以及与学生军事训练有关的其他活动。多年来,我省严格落实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有关规定,着力加强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训工作,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

军训是老传统,面对“00后”的高中新生群体,不仅要传承,更要与时俱进。日前,记者来到我省部分学校,走访了解高中学生的军训生活。

高中启航第一课,“训”出新状态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苦练基本功,磨炼意志……”8月18日,在石家庄一中2018级军训动员大会上,高一新生张家诚带领全体同学,庄严宣誓。

历时9天,该校操场上一派生龙活虎的场景:学生们身着统一迷彩服,在操场上挥洒汗水,迎接挑战,磨炼意志。

“军训是学生步入高中必修的第一课,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思想的升华、意志的磨炼、心灵的洗礼,同时也会提高学生们生活自理能力,养成严格自律的良好习惯。”该校副校长翟丽光希望高一新生,充分体验军训带来的挑战,以全新的精神状态,迎接高中三年的崭新生活。

连日来,在我省多所高中学校,都开展了不少于7天的学生军训。

“高中学校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是法律要求的。”省教育厅思政体卫艺处副调研员靳学军介绍,军训既是强健体魄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品质培养和作风纪律训练的过程。

规范的是行为,考验的是意志。站军姿、学军礼、整仪容,队列练习、停止间转法、踢正步、练跑步……昔日里温室里的花朵开始经历风雨的洗礼。烈日炎炎,一场训练下来,学生们被汗水湿透了衣服,皮肤晒得黝黑。虽然很苦,但许多高中新生说,军训留下很多快乐的回忆,让他们终生难忘。

“印象最深刻的是20分钟军姿训练,全场鸦雀无声,即使流汗如雨、腰酸背痛,在这1200秒中,没有一个人放弃,没有一个人摇晃,所有人都咬牙坚持。”石家庄一中高一新生袁一鸣难忘这一刻。高一新生杨思淼深切体会到:“军训生活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多了一份责任心、一种集体意识和一份班级荣誉感。”

为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今年3月,我省军地双方共同制定了有关实施办法,切实解决学生军训中存在的领导不重视、管理不到位、政策难落实、课程不规范以及师资力量短缺、经费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

在传承中求新求变,更具时代感

对于仍是“老几样”的军训内容,也有学生不禁吐槽:“都什么年代了,军训还是站军姿、左右转、正步走、叠被子,太不合时宜了。”也有家长对军训模式和效果也提出了质疑,“军训后的成果学生保持得并不好,没有体现长效性。”

“时代在发展,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项目固然能起到一定效果,但难免打了折扣。”靳学军介绍,在军训项目的安排上,像实弹射击、防灾防恐、野外生存等内容,目前在许多学校都没有。

“军训不是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而是要围绕‘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学生军训综合育人功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靳学军认为,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军训内容和形式,延展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切实提升育人效果。

近年来,我省部分高中学校纷纷创新军训内容,通过文艺演出、国防教育主题讲座、撰写军训日志、邀请家长观摩汇报演出等形式,切实增强学生参与军训的积极性,提高军训的实效。

在石家庄一中,为扎实做好学生军训后的日常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该校坚持高二学生集中复训,进一步巩固军训成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8月24日,衡水中学2018级高一新生军训开营。连日来,学生们不仅开展了常规训练,还参加了安全疏散演练、国防教育大会、消防实战演练等。丰富多彩、别致新颖的训练内容,让学生们格外兴奋。记者了解到,该校每年还组织学生40公里远足活动,旨在培养集体意识和顽强毅力,被称为“砥砺意志的长征”。

“规定动作不可少,自选动作再多些。”靳学军表示,今后各地将着重加强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创新制度机制,加强质量监测,全面提高学生军训质量,“军训更带时代感,才能训有实效,让‘00后’们从中获益,甚至受益终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