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说电影《血观音》讲述了棠夫人控制自己的闺女和外孙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留守儿童的故事,留守儿童应该是父母对孩子“散养”的次高境界了吧。

影片《米花之爱》正是记录了留守儿童和母亲之间的亲疏关系。讲述了母亲外出务工返回家乡,与处于叛逆期的女儿之间由陌生、疏离到互相理解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云南,所以整个影片对话都是云南口音。年轻的单身妈妈名叫叶楠,一直在上海打工,后来又回到了云南的傣族村寨,在她离开云南之前,将自己的闺女喃吭留给了自己的父母。

喃吭无疑就是故事里的留守儿童,叶喃回到村子第二天,就被父母到了古寺里,不为别的,竟然是为了叫魂。叶楠也向佛祖情缘,希望自己回来一切都好。

但叶喃的归乡却并不太平,村寨里的人纷纷来到叶喃家向她取经,在他们看来,去过大城市的人,一定是路宽识广的。还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却说叶喃在外面做的都是见不得人的事情。

但最让叶喃头疼的,其实是她的闺女,因为闺女长时间不在身边,一见到她没有任何亲昵,而是各种叛逆和逃避。

爱撒谎,玩手机,与同学争执,跟老师唱反调,还偷寺庙的钱。这些都是叶喃不在家,外公外婆惯出来的恶习。

所以当喃吭见到母亲的时候,脸上没有欣喜的表情,有的都是不安和不适。南坑越发的叛逆和不可理喻,叶喃面对自己被动的家庭状态,几次都想要放弃喃吭。

城乡差异、传统与现代的对碰、发展与保育的冲突,在影片诗意影像与禅意感悟中化解; 就烧一锅油,炸一盘米花,把生活的甜酸苦辣,调制成团圆的祝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