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就是飞起来的四个阿拉伯数字——“嗖”地一声定格在了最后一天。时间流逝之快让人感叹历史坐标移动的再次加速。风驰电掣将一切推向后方,封存进时光档案,唯有复盘能够让精彩继续绽放在追忆中。

2018,“事业部制转型”就像一个保温杯,外表沉静如常,内在却热度不减。

其呈现如下特点:

一、事业部制转型业态状况

1、实体公司仍是事业部制转型的主力军。

2、从转型覆盖看,国企民企平分秋色。

3、在变革构成中,知识型服务类公司异军突起。

4、互联网公司、高科技公司与电力、通讯、钢铁、交通、食品、金融、基金等行业仍然处于变革领跑位置。

5、互联网巨头承接战略变化,引发事业部制架构时有调整,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成为2018年备受关注的焦点。

6、高知型团队坐镇顶层的公司在事业部制转型思想认识上更本质化。

二、促发事业部制转型的关键因素

1、人才从成本工具变成活性资本的认识跨越是驱动转型的最大起因。

2、人才与公司的合作方式革命是推动事业部制新体制崛起的直接要素。

3、竞争压力的蚀骨传导引发敏感公司从被动型调整走向主动革新。

4、卓越公司的标杆效应与全球化学习浪潮让优秀模式获得更多展露机会。

5、组织模式的绵劲与柔性成为核心竞争力拼图的重要一块。

6、市场扩张、产品增线、业务复杂化仍是击碎传统管控方式的前冲重拳。

三、事业部制转型呈现的新特点

1、业界对事业部制的本质认识取得了长足进步。

2、管理投入渐成必须并呈现专职化、长期化的趋势。

3、快速建立事业部制框架,不拖泥带水,而通过后续调整达到迭代、修正及深化作用成为一股改革激流。

4、大型企业的事业部制变革带动了超事业部的逐步应用。

5、在事业部制实际环境中锤炼事业部的自运营能力成为变革深化的一大举措。

6、事业部间的高度协同化成为攻关性、常态化工作,也成为竞争力高低的关键拉分项。

四、事业部制的倒退与回归

1、出于应对阶段性困难及重新强调集权控制的考虑,存在从事业部制退回直线职能制的公司。

2、“过山车式”的事业部制体制回归更精彩:先期采用事业部制——中期弱化甚至撤销事业部——如今再度起用事业部制。

3、由于变革先期投入及余震影响,一些公司业绩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演绎了一把V字形复兴。

4、对“事业部制实乃一把双刃剑”的认识,在“没有哪种组织模式不是正反两面化的”及“短板可弥补的就是好体制”的讨论中变得更趋理性和成熟。

5、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华为不采用事业部制”的真相是:“华为实行过事业部制”,且其现有体制的基本面依然离不开事业部制关键要素的有力支撑。

五、事业部制转型左边是冰山,右边是火焰,中间是混沌

1、走上转型之路的公司在组织管理方面加速积淀,继经营辉煌之后,开辟管理盛世。

2、太多公司在认识上挥刀自宫,自己把自己拦在管理门外,处于单纯业务运营的独轮裸奔中。

3、缺乏中长视野及统一领导力的企业则在混沌中仰仗行业尚未洗牌得以机会性生存。

六、阻碍事业部制转型的关键问题

1、对加速落伍麻木不仁,对竞争冲击轻视无感,以为行业依旧宽容,我行我素,自信原始方法依然可以搏击现代市场。

2、对管理,尤其是组织管理缺乏认知,这在民企中仍是重灾区。

3、受限于公司价值观、人才观的陈旧,制约于核心高管团队(不是老总一个人)总体格局天花板的封顶。

4、公司对变革可控性与诸多不确定性惴惴不安,对管理现状与管理目标差异过度恐惧——在最需要坚硬的时候显得异常软弱。

5、从上至下,总体干部队伍已经形成观念板结和经验依赖,却又忌讳外力打破,于是坐井观天,仅靠蛮力、笨劲自我摸索、希望突破,导致效率极其低下,道路异常曲折。

6、对事业部制的古板认识及断章取义不仅低估了事业部制的价值,甚至达到误导正念的地步,事业部制被生生解释成一种四不像的片面认知产物。

七、标志性书籍《事业部制:大船变舰队的企业发展模式》第二版继续热卖

1、以当当、京东两大网为代表的该书销售指标一直上扬且坚挺。

2、诸多企业纷纷批量采购该书,作为内部组织管理必读书。

3、2018年是通过该书收到各类咨询与反馈最多的一年。

4、相当一部分企业以该书为范式结合实情尝试事业部制转型。

5、由于事业部制对企业基础管理的要求与拉动,《从脱靶到命中:提升公司基础管理的8堂课》这本书销量开始上升。

(本文作者:梁学荣,长江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事业部制转型资深专家,《事业部制:大船变舰队的企业发展模式》一书作者,微信公众号“事业部制”主笔人,经典课程“事业部制构建与管控”主讲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