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推开家门,刚想倒在沙发来个舒服的葛优瘫,你的“家庭作业”便被递到了眼前。是的,不用怀疑,就是学校以「家庭参与成长教育」为名,留给家长的家庭作业。

真可谓:完成不了老板的KPI,也得完成孩子的家庭作业啊!

在孩子的幼儿园时期,家里的工具倒是备齐全了,除了小区拾过树叶、偷折过花,工地偷过pvc管和沙,满世界去买去寻各种饮料瓶及瓶盖,还有捡破烂的抢纸盒,更不必说各种豆类米类大包大包买回家。

可算是熬到孩子上了小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科教育,却发现所谓的“素质教育”不过是给爸爸妈妈们提出了更高的陪读要求,每一次的“家庭作业”倒像是家长自己在找回曾经遗失的科学探索、手工制作课。费尽心思、遍寻网络帮助孩子完成作业。

我们不禁想问:这种依靠成人的思维,从A到B的完成任务式作业,真的对孩子有任何帮助吗?

我们认识一位家长,他的孩子在美国上小学,他的博客里记录了一次和孩子共同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老师让每人准备一个关于家庭特色的主题,介绍给全班同学,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图片、绘画、歌曲或其它任何有创意的形式表现出来。

于是,他与儿子骞骞共同选定了以「中国文化」为切入点,参考中国家庭团聚的重要节日,最终确定了两个演讲主题:春节和中秋。

骞骞和爸爸挑选了一些春节和中秋的聚餐照片,过年穿的传统服装,春节的元宵灯展,中秋的月饼,嫦娥奔月的图片。在一起动手把照片设计排布、粘贴在一张大的海报纸上之后,骞骞在每张照片下面都添加了简单注释。最后,骞骞还在海报纸的封面配了自己手绘的漫画。

(图片来自大骞小誉微博)

相较于前文的完成任务式作业,这位父亲分享的作业经历有孩子共同参与的过程,并让他在其中能够get到主题分析、归纳梳理的技能,积累当众演讲的经验,就连亲子关系都在过程中日渐亲密。

收集资料、调研分析、归纳整理……任谁看,这都是大人必备的思维逻辑,谁能想到,一个小孩也可以用艺术的方法掌握,并且熟练运用于自己的规划中——9岁的女孩刘香玖就做到了。

这是儿童生命美育专家罗珍老师给我们分享的真实案例,刘香玖在9岁时萌生一个想做小学校长的想法,并因此去了解行业、收集资料、调研分析,设计出一本「个人计划手册」。

9岁女孩的校长计划

计划之初,她先是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认真思考:作为一名优秀的校长应该具备什么素质?需要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如何选拔老师以及遵循什么教育理念?

(关于校长权责的调查与研究)

思考过后,她一步步地梳理归纳并绘制出了思维导图

(关于校长职业分析的思维导图)

只明确了工作方向及内容是不够的,总要有些「职业榜样」吧?

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香玖开始投入到互联网的信息洪潮中,筛选出她最认可的中西方古代、近代的教育家

(对自己认同的教育专家的调研)

在依次记录下他们各自的优秀教育理念后,香玖还加入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形成了未来成为一名校长,自己将要遵循的教育理念

(校长的权力责任及要落实的三件事)

关于未来学校教学环境、以及学生们使用的课桌,她都进行了细心的调查研究,并动手进行了新型课桌的设计与模型制作

(教育专家调研及教室装修、课桌设计)

最后,她甚至想到了筹建学校的预算问题

筹建学校的经费预算)

罗珍老师用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比起那些让家长高度参与的家庭作业”,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不再是巩固单一的学科知识,而应该是让孩子学会用艺术的方式掌握思维的工具,利用绘画、写作、设计、手工制作等等方式,辅助深度思考,拓展孩子的认知维度。

想了解更多关于“校长计划”的故事,以及如何像她一样拥有面向未来的思考方式?扫描下图中二维码,本周四晚8点,我们在有养学院为你揭晓答案——

策划:有养

撰文:一鸣、王机智

编辑:一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