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将转牌照制,网贷投资会更安全吗?

2018年4月18日,P2P情报局收到某接近监管层人士发来的消息,发表了一篇题为《重磅 | 刚刚接到消息,网贷备案或将延期十八个月……》的文章,引发了行业热议,不少人对消息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为此,P2P情报局向多方进行了求证。

刚刚,上述消息人士向P2P情报局透露,其再次向相关部门询问监管动向,得到了“备案改牌照”的确切消息。对于2016年颁布的网贷监管暂行办法是否废止,以及注册资本金的具体门槛等细节,监管部门尚未形成定论,或尚未正式进行研究。“此前提到的10亿资本门槛,是监管部门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相对比较折中的意见,有说1亿的,有说10亿的,甚至20亿的说法也是有的,但最终会是多少,目前还不好说。”

该消息人士表示,备案取消是确切的,壳资源(P2P情报局注:待收小、宣称能搞定备案,正待价而沽的平台)没有太大价值,相对而言,股东实力更重要。据其透露,有两三个大平台甚至已经做好了增资到20亿元的准备。

针对可能很快到来的行业变局,该消息人士预测,“网贷将和所有金融业态一样,牌照最终将被集中到大公司的手中。目前大公司想进入这个行业,都是先自己做,等到壳市场破灭了,低价收个要被清理的平台,满足可能有的成立时间的要求。”

此前,一位江西省的网贷平台负责人向P2P情报局反馈,其从南昌相关部门了解到,监管部门对网贷平台的股东背景会有要求,设定资本门槛也将是大概率事件,目前暂时无法预估具体的数额,但最少不会低于5000万元。另有一位浙江的网贷平台负责人也向P2P情报局反馈了类似的消息。

在网贷业务中,网贷平台扮演着“信息中介”的角色,但事实上很难客观地界定网贷平台是否履行了中介机构的“勤勉义务”。所以,对于网贷平台及其股东是否需要就逾期和坏账承担相应的责任,业内一直有争议,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博弈。学院派倡导“风险自担”的投资理念并希望平台打破刚兑,监管部门亦曾三令五申要求网贷不得提供担保或变相担保,但绝大多数从业机构自始至终从未真正落实,虽几经整治整改,最终也只将“风险备用金”更名为“质保金”交差,不了了之。

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于2017年发布的《深圳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退出指引(征求意见稿)》更是折射出监管部门与从业机构的微妙心态,其中提到:具有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集团等背景的网贷机构,应由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集团等提供合理范围内的资金援助,协助网贷机构尽量缩小不良贷款余额和待偿余额之间的差额”对不良资产处置时,股东应该在合理范围内提供资金援助

此外,重庆部分区县提出的“双清”要求,也反映出监管部门对从业机构股东的资质要求。

P2P情报局综合分析认为,种种迹象表明,网贷行业正在发生剧变。但“备案制”或是“牌照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对于网贷行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一底线。在此前提下,行业不会消亡,变化的只是利益格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