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前半部分的“反派”角色,一定是年羹尧的妹妹华妃,她心狠手辣,蛮横无理,同时也有点“愚蠢”:倚仗家族力量,与皇后较劲,争宠,最后当年羹尧倒台,自己也没有让雍正产生半点留恋之情,可谓作茧自缚。

但是在历史中年妃的生平与电视剧中大相径庭。

年氏是一个汉族人,镶黄旗人士,父亲乃是湖广巡抚,她还有两个哥哥,分别为广东巡抚和川陕总督,父兄均是一方长官,使得她出身倍增。康熙时期,非常在意笼络汉臣,不仅后宫选秀尽量做到满蒙汉协调,就连给皇子指婚,也不会刻意追求满族女儿。正因如此,雍正还是王爷时便将年氏纳为侧福晋。

根据历史记载,年氏是雍正早年最宠爱的嫔妃。有何证据呢?其一,雍正元年大封后宫,年氏的位分仅次于皇后。皇帝初登基,按照祖宗惯例,会将曾经在府邸的妻妾依照等级册封。左右结果的因素大致有两个:生育子女和皇帝看重。以此为标准,曾经的嫡福晋肯定是中宫皇后,而侧福晋,庶妃等人大多被封嫔,贵人,妃。然而年氏,是唯一的贵妃,地位在妃之上,皇后之下。上一次发生同样的事情还是在康熙十三年,首次大封了七个嫔,一个贵妃,这个贵妃后来成为康熙第三位皇后。类比下来,可见年氏在雍正心中的地位。

古代后宫女人,她的家人大都在前朝为官,前朝后宫相互影响是必然的,但并非绝对的。后人皆说,年氏受宠是因为雍正忌惮年羹尧,这同样也不是绝对的。

《清史稿》记载,年氏共生下三子一女,时间分布于康熙五十四年至雍正三年。细心的朋友你会发现,从年妃初次生育直到她去世,包揽了雍正所有的孩子,除她之外,没人生下皇子。这必须要用专房之宠来解释了。

年妃所生,八阿哥最受雍正喜爱。与《甄嬛传》描写的不同,剧中因为忌惮年羹尧,皇帝不敢让华妃怀孕,大概是念及顺治,康熙皆是年幼登基,而恐年羹尧倚仗实力威胁立储。可是在现实的历史中,皇帝却是极力想让自己与年妃的孩子活下来。

因为年氏体弱,孩子多夭折,唯独八阿哥存活,这也是雍正格外珍惜的原因。可是八阿哥在八岁的时候,生病去世了,这令皇帝伤心不已,追封其为亲王,同一时期,三阿哥,四阿哥弘历都没有这份封赏。当然,这其中也必定包涵了对年氏的爱屋及乌。

很多年之后,弘历继位,还曾写下悼书道“我的八弟,素来是父亲的最爱”。

要问雍正为什么看重年氏?年氏自己智慧,善于揣摩人心,大义灭亲是很大的原因。

雍正是这样评价她的“年氏在皇后面前,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在后宫中也保持端正的态度”,所以可见年氏是很善于摆正自己位置的,更不可能恃宠而骄,骄横无礼。

史书记载,雍正二年,年氏特许回家省亲,这一到家就看见哥哥年羹尧种种逾越礼法之事:收受贿赂,结党营私,口出狂言,目中无人。嫁给雍正多年,她也多有听闻哥哥仗着军功有些“骄傲”,因此自己尽可能的低调,不至于树敌太多。可是此次省亲,证实了年羹尧的无礼,她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一回到宫中,年妃便大义灭亲,主动向雍正陈述所见所闻,并表明态度。从这一点,可以感觉到年氏是很聪明的。年羹尧的罪过,皇帝早已放在眼中,自己主动揭发,不仅可以明哲保身,还能让雍正念及情分从轻发落。

果不其然,在年妃去世之前,其兄长一直安全,年妃一死,年羹尧立刻被处置。世人皆看到这兄妹二人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是却很少发现,妹妹用智慧护兄长了一段周全。

反看《甄嬛传》,里面的年妃虽然单纯,直接,有可爱之处,死的也非常可怜,可是却不得不说,她并不聪明。不善于为人处世,处处抢风头,什么都要最好,树敌无数。狠辣决绝,对许多弱者痛下杀手。以哥哥的功绩为骄傲,收受贿赂,甚至帮助别人买官,没有一件事不犯雍正的忌讳。这实在是低估了历史中真正的年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