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创新开始发力,国内金融科技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旺盛。在普华永道发布的《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调查中国概要》中指出,如今的金融机构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中国有71%的受访者认为招聘或留住人才方面有困难,金融科技人才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在2018年4月20日举行的“中国数字银行·2018西安分论坛”中,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兼首席创新官邱寒介绍了针对金融科技领域的“加马智能金融人才培养项目”,对新技术变革下的金融行业人才构建进行了观点阐述,展示了平安在多年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经验下,构建出的优质平台。

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兼首席创新官邱寒发表演讲

(以下为邱寒演讲观点实录)

“加马智能金融人才培养项目”从何而来?

对于新兴技术人才的稀缺,并非金融领域、也并非中国独有的问题。事实上,在普华永道对金融科技人才的调研中,全球金融机构受访者有80%认为招聘或留住人才十分困难。

当下金融行业发展已经来到智能金融的“大门口”,近5年金融行业的发展在技术推动下,所发生的变化远超以往50年。国内高校相关课程的开设速度跟不上技术发展脚步,是导致如今市场内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

对于人才缺口的问题,国内已有部分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诸如南京大学建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即便如此,人才的培养速度亦无法追上新缺口出现的速度,甚至出现在校生在毕业前一年就被企业抢夺一空的情况。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马智能金融人才培养项目”应运而生,为招聘人才中并不占优势的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人才扶持。

新技术时代,金融机构最需三类人才

针对金融机构培养人才,平安拥有充足的经验。平安集团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战略,自上而下都能认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持续投入和研发全球领先的技术,孵化创新业务模式。为社会、政府、企业输出技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

而在如今新技术飞速发展的行业背景下,三类人才是金融机构最为需要的,分别是:基础研究、工程化、应用型。这也与平安集团科技创新的三大层面相吻合,分别对应:基础科技、应用科技、场景应用。

由于金融行业所面临的巨大转型,很难预测未来行业发展的模式和形态。对于金融行业未来如何变化,最好的答案就是跟随变化的脚步一起转变,这当中就必须有大量基础研究进行支撑。此类人才所带来的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帮助企业保持时刻领先,保持对尖端技术的掌控。

而在解决了基础研究之后,不可或缺的便是工程化的技术人才。如果光有技术,很可能一直停留在学术层面。要从理论走向实践,离不开工程化的技术人员。以人脸识别为例,尽管这项技术早已耳熟能详,但到现在的应用场景还没有普及开来。这里面就有非常多的工程化问题,诸如人脸识别的效率、实际应用的光照、最终传输的带宽等。在金融领域,同样有很多“黑科技”早已被披露,然而至今都因为工程化人才的匮乏,使之距离实际应用相隔甚远。

像银行这样的大中型金融机构,几乎都拥有自己的IT团队,但他们真正的价值往往无法体现。究其原因,是后台的云端系统如何搭建,技术模块做了多少创新,这样的工作由于本质上无法让人直观看到技术产生的效益而不受重视。只有当技术落到实际应用中,换来实际的产品,才会体现出其中的价值,这便是产品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近年来在金融领域能够风生水起的,终究是一个个被人们高频提起的产品。

助力中小银行培养金融科技人才

在平安的金融科技三类人才的培养体系中,有不少成功经验可供其他金融机构借鉴。平安会根据人才能力地图制定差异化培训计划。对于基础研究型人才,他们的能力地图覆盖前沿技术、业务理解、项目管理;对工程化人才,覆盖产品化、开发及测试、业务理解;对应用型人才,则覆盖场景理解、市场分析、产品整合。从多层次、多维度帮助各个细分方面的人才获得针对性的培养。实践证明,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在此背景下,“加马智能金融人才培养项目”正是平安帮助其他中小银行合作伙伴的必然产物。

在明确人才能力地图后,最先应用的便是碎片化、轻体量的培训手段。这当中包括由训练营、加油站、微课堂组成的线上培训;包括知鸟、计算平台、建模平台在内的远程平台。帮助各类人才在自身技能方面迅速提升。

而在最为关键的核心人才留存环节,平安的经验可归纳为:事业、团队、发展和薪酬。在如今90后慢慢步入职场的背景下,青年人才的心态出现变化。以往只是通过薪酬就可以留下一位有能力的员工,而这一点在90后身上似乎起了变化。90后的员工并不再把薪酬放在考虑的首位,他们更看重所在的团队,能否实现自身的想法和价值。

对于“加马智能金融人才培养项目”所面向的中小银行,平安给出了三大建议。首先,中小银行应重点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探索智能金融场景的落地;其次,可将工程化开发工作外包,重点培养精通对接外部人工智能能力的接口人才;第三,对于基础研究型人才,若在自身体量有限的情况下,可考虑借助高校、机构的力量,去进行产学研方面的合作。“加马智能金融人才培养项目”的初衷,就是通过培训和产学研支撑中小银行三类人才能力建设。

关于“加马智能金融人才培养项目”

由平安旗下加马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定位于支持中小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旨在发挥加马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前沿科技上卓越的研究能力和金融场景的落地能力;同时,依托于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的支持,借助国内高等学府等多方资源,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金融人才培训发挥“黄埔军校”的作用,协助中小银行进行金融科技人才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该项目针对中小银行的痛点搭建智能金融人才培养策略,通过“产学研”和“培训”两类项目,为中小银行构建基础研究型、工程化型以及应用型三大人才体系。其中,培训课程体系由高管课程、基础研究型人才课程和工程化及应用型人才课程组成;产学研项目则结合加马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小银行和高等学府三方的力量,共同聚焦普惠金融、互联网转型和金融科技落地三大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助力中小银行的智能化转型。目前,产学研项目已经开放“新农村金融”和“场景化获客探索”两大项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