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古元素流行的现代,古代的服饰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古代服饰的典范,汉服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垂胡袖与琵琶袖

而汉服中最具特色的琵琶袖,更是汉服中的经典。琵琶袖用于深衣等服装上的袖式。其造型大袖小口,腋部较窄,形状似琵琶,故名琵琶袖。琵琶袖,用于深衣等服装上的袖式。其造型大袖小口,腋部较窄,形状似琵琶,故名琵琶袖。袖体臂肘以下似牛颈下垂处呈圆曲、宽大之形。袖端明显缩敛部分较窄,称为“袪”,缘于袖口。琵琶袖的袖体呈弧形,方便臂肘伸屈,袖口收紧后便于日常活动。袖体臂肘以下似牛颈下垂处呈圆曲、宽大之形。袖端明显缩敛部分较窄,称为“袪”,缘于袖口。琵琶袖的袖体呈弧形,方便臂肘伸屈,袖口收紧后便于日常活动。

汉服中垂胡袖与琵琶袖的区别

琵琶袖早期(汉代)亦称:“垂胡袖”,是模仿牛脖子上的囊袋,类似络腮胡子的形状做的。垂胡袖的袖型如黄牛喉下垂着的那块肉皱(学名称为“胡”),因此这种袖式就是汉代服饰中很有特点,也很特别的所谓“垂胡袖”。

垂胡袖与琵琶袖

由于垂胡袖的回肘很长,所以穿着的时候袖子会堆积在手上,形成自然的皱褶,这就是垂胡袖名字里的“垂胡”之名的由来,而并非是缝制的时候故意缝合成有横向褶子的的掩饰(这种的做法其实是琵琶袖的一种)。

马王堆出土的文物里,垂胡袖的袖根很肥,不收袖根。日常穿戴并不方便,所以垂胡袖的裾衣应该是属于在正规的大场合才会穿的礼服一类。

琵琶袖不同于垂胡袖,明代的琵琶袖,那么就是直接剪裁出它的形状,然后缝合(袖缘可加可不加)

垂胡袖基本是在汉代以前较流行,那个时候没有琵琶袖,所以如果是汉代以前的文物中的袖子不可能是琵琶袖.垂胡袖的袖子下垂的圆弧部分很大,象牛脖子,而袖口却突然收得很小,袖口一定会接不同于主面料的袖边.而垂胡袖一般只和曲裾搭配(你只要看到是曲裾,如果它的袖口很小,而袖子有圆弧形的下垂部分,那么它基本上就是垂胡袖.

而琵琶袖只出现在明代,它的袖子的弧线明显大大小于垂胡袖,基本没有下垂和堆积(垂胡袖是一定有下垂或堆积的),最有特点的是琵琶袖的袖子在接近袖口时,袖口下端逐渐向上收.一般袖口不另接袖边的多于接袖边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