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代时尚职业,不少读者会觉得奇怪,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职业不就是“士农工商”,哪来时尚职业呢?其实古代也有很多职业,尽管有的依附在这四大职业中,但工作内容和方式也比较新颖,和当下某些时尚职业相差无几。

一是新闻记者

古代没有新闻记者这个名称,但确实存在类似的职业,比如采诗官、左拾遗、右拾遗等,尽管名称不同,但职业内容大同小异。

周朝时的采诗官,就是以专职到民间采集诗歌的职业,他们每年深入基层的田间地头,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寻找民间逸闻、诗歌、谚语和对政府的抱怨,实际上就是现在说的“社情民意”,那时流传的民间诗歌最能集中反应民意,然后他们整理成文送到周王的案头,服务周王决策。

尽管现在我们已不知道周代“采诗官”那些人的名字和薪水,但我们知道唐、宋时期的官职——左、右拾遗。其实这个职位,相当于当下中央媒体写内参的记者。比如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轼、王安石、欧阳修等一干名人,他们是初入官场时分配的岗位就是干的这个,左右拾遗岗位职责是:采集国内外重要新闻信息、社情民意,并对收集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服务皇帝决策。

但因为白居易、柳宗元、范仲淹等诗人,对现实过于理想,再加上对当时复杂官场还不太了解,也往往把握不好对新闻的选择和评论建议的度,难免在针砭时弊时出现偏激现象,有时甚至将矛头对准掌握实权的高官甚至皇帝,引起了皇帝和批评对象的恼火,最终被贬官或流放。

比如,白居易任左拾遗时,他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上报的新闻素材和自己的评论太过生猛,有的评论还直接指出是皇帝决策失误,令唐宪宗感到很不快,唐宪宗于是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劝谏宪宗广开言路。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事不过三,白居易被皇帝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古代记者这个职位,其实不大好干,不说吧,就是不作为;说吧,容易得罪人。要想保住职位,只能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二是私人教师

中国古代私人教师的开山鼻祖无疑是孔子,拥有3000弟子、72贤人门生,培养了大批掌握文化知识的人才。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重视教育,以六经为教科书;诗——文学课,书——政治课,易——数学课,礼——道德伦理课,乐——音乐艺术美学课,春秋——历史课。

从孔子办私学教育时间之长久,从事私学活动精力之集中、私学教育经验之丰富、对后世影响之深远来说,是其他任何学派的私学所不及的。

马融、郑玄等古文经学大师的私学学生们,也多达千人以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衰颓,私学呈现繁荣局面,名儒聚徒讲学仍占重要地位,学生人数上百人或计千人屡见不鲜。

唐代私学遍布城乡,制度不一,程度悬殊,既有名士大儒,如颜师古、孔颖达在任官之前,均是私学教师,“以教授为业”、“以教授为务”。

一代名儒刘焯、国子学博士尹知章,不仕归田后均在家乡教授生徒,另一方面也有村野启蒙识字的私立小学。

宋元明清私学教育,一是书院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二是蒙学教育。主要是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启蒙教材,宋代有《百家姓》、《三字经》、《千家诗》、《杂字》等。清代一钧(1783—1854)撰《教童子法》是一部专门论述启蒙教育著作,对蒙学教授方法作全面论述,并对蒙学的一般原理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三是自由名医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可见这种“治病救人”的职业,在古代有很高的地位。

扁鹊,年轻时曾替贵族管理客馆(职业经理人),自从结拜了名医长桑君后,得其真传。他天资聪颖,又善于汲取前代、民间经验,逐步掌握了多种治病方法。于是,一技在身的扁鹊辞去职业经理人职位,带着他的弟子们不辞艰辛,行程四千余里,周游列国,济世救人。因其医术高明,被当时老百姓尊称“神医”,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少时曾在外游学医术,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专心钻研医术,最终学成归来,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因为华佗非常憎恨那些作恶多端的地主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救人民于疾苦。

华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皆因医术而闻名于世。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樊阿喜针灸,这三个弟子后来均成为有名望的医家。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被朝廷征召为官。在他担任湖南省省长期间,每逢周一到周五,不问政事,就在自己的府衙里坐堂问诊,为老百姓看病。后来,他还是觉得不太自由,干脆辞职到南方,做起了自由医生,还总结行医经验,写成了千古名著——《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孙思邈,更是古代自由名医的典范。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分别亲自接见并请他做太医官,他三次都婉言谢绝,后来实在是推脱不了,他只好推荐自己的学生上朝为官,自己则在长安自由行医,潜心研究医术。

一天,孙思邈恳请返回故里,唐高宗出手很大方,特赐孙思邈金银、良驹等物,还将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相送,那可是长安的一套价值上千万的豪宅啊。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咖都十分尊敬孙思邈,“待以师长礼数”。

李时珍也是古代著名的自由名医,因他医术高明,皇帝请他到中央政府直属医院任职,但他只工作了一年,便辞职后自由行医。

自由医生这个职业,在古代是非常好的职业,既能解救人于水火,受到社会尊重和欢迎,实现自我价值;又能凭本事过上富足的小康生活。更为重要的是,此职业不受约束,自由自在,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孙思邈活了153岁,古代能超过此年龄者也寥寥无几。

四是文工团艺人

国家或军队都有文工团,其实古代早已有之。传说黄帝老先生手下就有文工团了,最迟在周代,古代文工团艺术家们,就已经怀抱古琴出现在亭台楼阁之间了。

汉代和唐代,代表了高雅音乐最高成就的李延年和李龟年,他们的作品只要一问世,总有不少听众发出会心的微笑。史书上明确记载:“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这对一个搞艺术的人而言,难道不是一种最高奖赏吗?

据说,有一回,李延年为汉武帝唱了一首歌,那首歌的确写得好:“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听了这支歌,感慨地说:“好呀,只是这世上,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佳人呢?”一旁的平阳公主就向汉武帝推荐说,李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的佳人呀。

因了这支歌,李延年成功地推销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汉武帝。后来李延年的妹妹不幸早逝,汉武帝哀伤不已,写了一首诗:“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李延年还配上了曲乐,“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

古代文工团艺术家们最辉煌的时候,应该在后唐李煜、唐朝武则天、唐玄宗时期。唐玄宗是玩艺术的高手,有时还是文工团表演某些节目的重要成员之一,皇帝亲自担纲演员,自然导致文工团的地位、规模和影响力迅速提升,一些善于拍马屁的文工团负责人,甚至能干预皇帝决策的地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