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完结的复杂情绪还未消散,接着就入了《切尔诺贝利》的坑。

对于不少美剧迷来说,这个看剧轨迹应该是近来常态。

可以说,这部政治惊悚剧的接力救了HBO,它及时转移了观众注意力,不然HBO遭受的口诛笔伐可能要更久些。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辐射”,很多看完前三集的网友纷纷留言。


政治+恐怖的美剧,却成功挽救了被《权游》带坑的公司

【私信输入,看片,任何电影!包括未删减版免费观看】


《切尔诺贝利》

《切尔诺贝利》改编自1986年真实发生的那场核泄漏灾难。不过,事情已经过去33年,HBO为什么要“旧事重提”,讲述发生在美苏冷战期间的这场危机呢?

每一阶段走红的类型剧不尽相同,但背后都是当下社会焦虑和恐惧的折射。政治惊悚剧,往往以真实或者虚构的政治事件为背景前提,讲述权力斗争故事。

细数《纸牌屋》之后的英美剧发展,从回溯美苏对抗的《美国谍梦》到以暗杀带出英国政府内幕的《贴身保镖》再到如今的《切尔诺贝利》,恐怖气息与寓言意味渐浓的政治叙事呼应了如今观众焦虑的心态。

可以与现实微妙互动,可以剧透未来人生

《切尔诺贝利》开篇语说:“在这些故事中,我们不在乎谁是英雄。我们想知道,到底是谁的错。”

政治+恐怖的美剧,却成功挽救了被《权游》带坑的公司


非常讽刺的一幕是,消息层层上递,到最高层时,早已失了真。

一边是下级跟上级说谎,说辐射的范围仅限于工厂区,辐射强度相当于拍了一个胸片。

另一边,操作员在呕吐、流血。救灾的消防员、潜水员、矿工,一经辐射,必死无疑。远处的市民出来围观,觉得场景很美,可那不是普通的烟火,那是放射性尘埃,他们毫不知情。

政治+恐怖的美剧,却成功挽救了被《权游》带坑的公司


核泄漏事件发生于美苏冷战期间,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切尔诺贝利城因此被废弃,成了无人生活的寂静之地。苏联基于国家荣誉要维稳,真相被保密、宣传和错误信息掩盖……

其实不论是指向过去还是未来,政治惊悚剧都是当下社会的心理映射,这类剧往往承载着人们对政治走向的期待和逆反心理。故事中的系列问题,是民众关心的。

新西兰的枪击案、斯里兰卡的暴恐袭击、法国巴黎圣母院的火灾,今年世界范围内连续几起灾难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虽然背后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矛盾在加剧,恐怖主义在滋长。

政治惊悚剧的创作,就是由人们的恐惧所驱动的,人们恐惧科技的暗面,恐惧政治的波云诡谲,也担心人类自身变得冷漠。

政治+恐怖的美剧,却成功挽救了被《权游》带坑的公司


近一个世纪来,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产生一些关于“世界末日”的讨论。末日情结可能是两次世界大战遗留的记忆创伤,也跟近年来的灾难与冲突频发带来的恐慌有关。

对于观众而言,假想恐惧是一种快感。世界末日的预言,给了观众做历史见证者的机会。在大事发生的振奋心情中,他们获得了一种活在当下的狂欢体验。与此同时,未来世界政治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将会怎么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都不得而知。

而政治惊悚剧则顺应了人们既害怕又振奋的双重心理需求。尤其是近未来剧,它跟当下联系最紧密,相当于虚构了一个平行世界,“未卜先知”。

比如《纸牌屋》和现实美国的联系就十分微妙,这部剧从2013播到2018年,6年期间,美国总统从奥巴马换成了特朗普,前者还是这部剧的忠实观众,当然这部剧深受各国领导人喜爱。


政治+恐怖的美剧,却成功挽救了被《权游》带坑的公司


《纸牌屋》

《纸牌屋》官方推特经常说一些俏皮话,与现实政治互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之时,《纸牌屋》正在拍第五季,剧中克莱尔对总统之位野心勃勃,而《纸牌屋》官推亲自为希拉里拉票。

大选结果让《纸牌屋》的主创们感到郁闷,特朗普当选了总统,现实走在了想象的前面,比剧情还魔幻。克莱尔的扮演者罗宾·怀特说:“特朗普抢走了我们所有的好创意。”

要命,也要真相的惊悚生存

政治惊悚剧离不开两个关键词:权利和权力。主角要捍卫自己的权利,不得不卷入权力的游戏一探究竟,打破秩序的举动往往引发一系列后果。

在很多剧里,常常会有这么一句台词,“你知道的太多了”。如果这个人不是主角,往往下一秒就会被杀死。

政治+恐怖的美剧,却成功挽救了被《权游》带坑的公司


这类剧的惊悚来自于,权力之外有权力,而权利往下是生死。

现代生命意识的建立,离不开残酷战争的教训。政治惊悚剧中对个体生命的蔑视,践踏了生而为人的尊严,引起观众强烈不适。

而随着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人们的知情权也需要得到满足,观众渴求真相。

有时候真相是个无底洞,当故事在某一层戛然而止的时候,就需要观众开脑洞了,很多政治惊悚剧就诞生于观众的脑洞之中。


政治+恐怖的美剧,却成功挽救了被《权游》带坑的公司


超级英雄片、奇幻片、历史片、警匪动作片,伴随着悬疑的层层揭开,这些剧集的真相往往会上升到政治级别,阴谋的纠缠必然涉及权力的隐喻。

越高权力级别的人物,越是只在剧中露出一角,深不可测,喜欢推理、开脑洞的观众,能读出更多的政治惊悚成分。泛政治惊悚剧,从人物主体划分,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揭露阴谋,在权势人物的丰功伟绩中,讽刺政府和体制,走暗黑系;

二是赞美超级英雄反恐,讲他们为世界的安危打了多少场仗,走浪漫理想主义风;

三是表现普通人在艰难世道中的生存现状。政治决策层层影响民众生活,他们有对社会大方向的迷茫,也有作为渺小个体在劫难逃的绝望。

政治+恐怖的美剧,却成功挽救了被《权游》带坑的公司


暗黑系政治剧,传递负面情绪,浪漫理想主义的,带有粉饰嫌疑,站在普通人的立场,则解构了权力崇拜和对英雄主义的寄托。

《纸牌屋》走暗黑系,讲究丛林法则,把人生看做一场竞技赛。

竞技没问题,如果是光明正大的竞争,爱情事业的双丰收,叫做梦想和奋斗。不择手段的竞争,往往是因为现实击碎了爱情与理想,这时作品主题便会走向政治和阴谋。

政治+恐怖的美剧,却成功挽救了被《权游》带坑的公司


如果竞争没用的话,作品便会往“丧”方向发展,社会矛盾加剧造成心态失衡,人物要么报复性越界,要么待在既定位置不敢跨越一步。

政治惊悚剧中,一般外部环境剑拔弩张,混乱动荡,人物内心则沉闷压抑,走阴暗风。《纸牌屋》中的下木夫妇如此,2013年的《美国谍梦》也不例外。


政治+恐怖的美剧,却成功挽救了被《权游》带坑的公司


《美国谍梦》

这部剧根据2010年俄罗斯间谍网曝光事件改编,以美苏冷战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前苏联间谍,伪装成美国式家庭,潜伏在美国华盛顿收集情报的故事,说它是政治惊悚剧也可以。

政治+恐怖的美剧,却成功挽救了被《权游》带坑的公司


既然当下的《美国谍梦》可以置换成复古背景,那么复古的“切尔诺贝利”也可以置换成当下背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那些以为离现在很远,对于普通人而言遥不可及的事情,在剧里成真了,其剧情相当于“恐惧”到来之前,先给观众演习一遍未来。

可如果一部剧真的能剧透未来的人生,观众可还能忍?

【私信输入,看片,任何电影!包括未删减版免费观看】

没错~看片我是认真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