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也是思南书局正式与上海书虫们见面的日子。最近几年,沪上实体书店逐步回暖,数量和质量都逐年提升。回顾前几年第一波回暖时,出现的都是“高颜值”,这几年出现的新书店,则以内容深度取胜。环境好、数目全只是表象。如今的上海书店,正在向服务要效益,选书团队、荐书服务作为高颜值背后的内容支撑,渐渐浮出水面,成为吸引读者的法宝。

在思南书局开业前夕,记者来到它的临时库房,这里有三千多册外文版图书正等待上架,其中有500多种来自英国最著名的学术人文书店伦敦书评书店。翻译家、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盛韵告诉记者,与海外书店合作选书,是她的创意。“我在伦敦最喜欢去的书店就是伦敦书评书店。因为去那家书店基本上是不会空手出来的,因为它的选书选得特别好,可以说一本垃圾书都没有,两万本书基本上每本都值得看。” 盛韵坦言,过去选书人挑选外文书,只能从外文图书公司给出的书单里选。几万本的书单上通常只有作者、书名,看不到具体内容,选书人就只能根据自己对这名作家的了解程度和经验挑选,难免遗漏好书。于是,盛韵便尝试着与伦敦书评书店联系,双方一拍即合,直接促成了这500种“专区新书”的引进。从这当中,盛韵再精挑细选十本,进入专区的推荐榜单。

除了与外国书店合作,思南书局还通过海外图书代理商淘来20多种西文古董书。这些古董书历经海外书店、代理商、上海专家学者、外文图书编辑等多环节甄别,无论从书内容的质量 还是版本真伪上,都经历了多重考证。

从包装中一部部打开这些珍稀图书,见惯了书的出版人都激动不已。像这套1886年出版的 30卷《狄更斯全集》,是1000套限量版中的第996套,著名的《雾都孤儿》《远大前程》等均收录在内。

小心翼翼地翻看全书,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顾真如数家珍:“封套是四分之三的真皮,书脊部分包括四个书角包的都是真皮,当时用得比较多的材料是摩洛哥牛皮,里面带了大量的当时有名的插画家的插图。图不是直接在书页上印的,而是把图印好之后再请工人手工贴补上去的,这种情况在旧书里是比较罕见的,比较好的整幅的图前面都是用一张半透明的棉纸去保护起来。” 上海外文图书公司出口部经理杨棣表示,这些珍贵的古董书,不光代表了文学或历史上的高端著作,也代表着当时的制书工艺的。它不仅提升书店的品味,也能满足读者和藏家的需求。

除了思南书局,上海还有七家各有特色的书店渐次开放。记者注意到,不少实体书店都特聘了选书顾问。如果你是新手头一次去书店不熟悉布局,或是在挑选同一本书的哪个版本时犹豫,都可以找选书顾问聊一聊。

王天奇是建投书局的选书顾问,他自己也是个书虫。书局常会有学校、企业来搞活动,他会根据不同人群,从出版品牌、版本、装帧等不同角度来推荐书。这天来的是国际学校的高中生,王天奇为他们推荐了朱自清《背影》的绘本;而对于大家熟悉的《城南旧事》,王天奇则推荐三册一函的新版本,每一册封面拆下来就是一幅画。这些都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