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北京,有一种独特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感情,现在的人大概是无法体会了,但过去的人都懂,它叫:街坊。

住在胡同里的时光,滋润着是老北京人生活的回忆与情感。街坊对于过去的老北京人来说是一种独特的情怀。

单说和现在住在楼房的生活比较,街坊发挥了不能代替的作用。冬天天儿好的时候,街里街坊的老人们都拿着马扎儿坐在胡同里晒太阳。

白天闲来无事,喊一声儿,隔壁老王就能和老张凑成一桌棋,抽口烟,下两盘儿,生活平淡也舒坦。

那时候的童年玩伴儿都是街坊家的孩子,跳皮筋儿、砍沙包儿…街头巷尾一招呼,孩子们就都问询赶来。

不知道拆迁后的老街坊都搬到了哪里。住的条件比在胡同好了,可还能有这样的场景吗?楼房的生活孤独吗?尤为可叹。

说街坊是种情怀,因为它不仅是具体的某些人,更是细化的某种感情。小时候的秃瓢儿都是一两块钱老街坊给刮的,一夏天都不长痱子了。

清晨的早点摊儿,是胡同巷口王阿姨家的小“产业”,油条两根儿、豆腐脑儿一碗,又照顾了自己的胃又照顾了街坊的生意,吃完钱往桌上一拍,和老板吆喝一声拍屁股走,丰润的一天就开始了。

街坊是闲暇之余的朋友,是有难时候雪中送炭的亲人。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拉家常儿是街坊间的重要聊天内容,它更是人与人之间无形的纽带。

窄窄的胡同,怎么做生意?当然是做街坊的生意,靠着街坊帮衬,小生意也能有声有色。买不买都要熟人儿之间侃一会儿。

街坊是数十年没有血缘的亲人,胡同和大杂院是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北京人讲究“处街坊”,老街坊之间的感情永远高过青砖灰瓦,邻里帮忙都是真挚的。

如今太多胡同和四合院拆迁了,随之很多老街坊也各走四方,也许这辈子熟悉的遛狗的老大姐,剃头的老大爷,下棋的老哥儿几个就再也见不上面儿了,而住在楼房的下一代还能理解我们所怀念的街坊味道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