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4月24日13时20分讯(首席记者 张雅萍 通讯员 向萍)重庆江津的刘国江为了妻子在悬崖峭壁上凿出6000多级通向外界的“爱情天梯”,而在重庆市开州区云枫街道兴合社区,也有一位了不起的贫困户,他花了一年多时间,一担一担挑来9吨水泥,沿着山道,修起689步石梯……如今,进城方便了,农作物也好销了,栽种的樱桃也有了城里人专门到家门口来采摘,不等不靠的他用勤劳肯干筑起了“致富天梯”。他就是今年62岁的建卡贫困户伍贤辉。

伍贤辉和老伴走在去摘樱桃的路上。开州新闻社供图 华龙网发

山中石梯,六旬老人自发修建

沿着一条新硬化的村级公路走到尽头,就到了海拔800米左右的云枫街道兴合社区9组,伍贤辉的家还没到,他住在山顶。山上植被长得很好,满目苍翠,公路旁,一条石梯盘旋在山梁上,幽幽地通向山。

山势陡峭,石梯一直通到伍贤辉的家,沿着石梯爬到顶,道路两旁的樱桃树格外引人注目,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这儿一簇,那儿一簇,星星点点,或红扑扑,或黄灿灿,宛如调皮小孩从绿叶中探出头来。

“难得爬哟?你们又来看我们啊?”樱桃林里,背着背篓正在采摘樱桃的伍贤辉,乐呵呵地和帮扶干部魏国虹打着招呼。

“还好梯子修好了,否则你们稍不注意就会摔倒。”伍贤辉的声音很洪亮。

路修好了,家里的樱桃也多了很多上门采摘的客人。开州新闻社供图 华龙网发

痛失儿子,贫困老人自强不息

都说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中年丧子。伍贤辉一家就遇到这样锥心的事。

2007年,伍贤辉的儿子因为一场意外离开人世,留下他和妻子王楚珍相依为命,靠种庄稼艰难过日。2014年,他家被评为建卡贫困户。

伍贤辉和老伴中年丧子,虽然很痛心,但夫妻俩坚强、勤快,凭借勤劳的双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山上地多,夫妻俩见缝插针种玉米、红苕增加收入。每年嫩玉米上市时,夫妻俩就背到城里去卖,家里还养了2头猪、30只鸡。

虽然伍贤辉和老伴为了自己脱贫辛勤劳动,由于家住山顶,家到村级公路还有一段陡峭的山路。每逢下雨天,山路泥泞,空手下山,都要摔得一身泥。一到夏天,气温高,山上的红沙石子路,走得不好,就要打滑。年迈的身体每每背负着重重的农作物下山去卖时,总显得越来越吃力。

伍贤辉在家中养了几十只土鸡。开州新闻社供图 华龙网发

不等不靠,双手筑起“致富天梯”

为了出行方便,伍贤辉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自发修起了“天梯”。

2016年11月,伍贤辉自己购置水泥,“致富天梯”工程开始施工。每天,伍贤辉从山下挑水泥上山,然后挖地基、搅拌水泥、砌石梯,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肩挑落了皮,手打起了泡,但看着一步一步的梯子离家越来越近,伍贤辉无比欣慰。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冬天,伍贤辉的“致富天梯”终于落成,从山脚到家里,全是整齐的石梯,蜿蜒而上,成了山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9吨水泥,689步梯子,记载着伍贤辉的汗水和辛劳。

肩挑9吨水泥,伍贤辉耗时一年多自建“致富天梯”。开州新闻社供图 华龙网发

靠山吃山 他靠勤劳脱贫致富

“路修好了,自己方便,来来往往的人也方便。更重要的是,我家的农作物更好换钱了。”伍贤辉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家里的50多棵樱桃树收成好时能带来好几千块钱的收入,路通了以后,今年不少人到他家来摘樱桃。

眼下,正是樱桃成熟的时节,夫妻俩每天一大早,腰挎竹篓,拿着自制的弯钩,上山摘樱桃。

“还是多亏政策好,对贫困户帮扶大,干部都在帮我们,我们自己也要加油干。”这是伍贤辉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他不光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15年,伍贤辉一家已光荣脱贫。

“现在,趁着身体还硬朗,就不要偷懒,我又在山上种了不少晚熟李。都说靠山吃山,我就要多想法、多挣钱,少给国家添负担。”伍贤辉的声音,在大山里显得格外动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