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19日,北越在波来古通往波来梅的公路两侧设伏,准备“围点打援”。威斯特摩兰决定将士兵直接投放至朱邦山附近的德浪河谷抄北越军的大本营。11月14日上午10时48分,美军骑1师第7骑兵团第1营的“暴徒连部分官兵首先乘UH-1直升机抵达代号“X-Ray"的预定降落点。然而美军在战斗一打响暴徒连”的“赫利克排”在追击途中反被越军包围,越军以一顿密如雨点的60炮,将包括排长赫利克在内的5名美军在25分钟内射杀,“暴徒连”其他部队拼死想把“赫利克排”救出来,但都被越军的60炮挡在外面。当“赫利克排”被切割包围后,其他美军也在继续作战。

从真实德浪河谷之战看美国战争片的半真半假套路

“阿尔法连”第3排在塔弗特中尉带领下,与150名越军交火,结果美军来不及使用M9榴弹发射器,就被越军埋伏的60炮打了个中着,包括塔弗特中尉在内的第3排大多数人都被打死。下午14时30分,美军第1营最后一个连—“査理连”也达了德浪河谷,但当他们实施机降时!,却由于越军攻入着陆地防卫圈而受到攻击查理连”士兵连同直升机机组被打死不少。

从真实德浪河谷之战看美国战争片的半真半假套路

为了更快地将炮弹射向目标,一些越南战士甚至用身体正面对准目标,左脚向前迈出半步,同时右膝向右跪下,臀部坐在右脚踵上两手举起炮身,然后根据射击距离抬高或降低炮身射角。这种射击方式在200米射程内较为奏效,但暴露的炮手几乎没有生还的希望,直到美军空降了两个炮兵连才压制了迫击炮,

从真实德浪河谷之战看美国战争片的半真半假套路

据战后统计,越军共有1519人阵亡,,而美军则有305人阵亡,524人受伤,绝大部分死伤都是迫击炮造成,越军通过这次战役发现,步兵携带的枪械杀伤效果有限,杀伤美军最有效武器只有迫击炮,但是一但美国炮兵和空中支援投入战斗再想杀伤美军,只有尽快接近渗透至美军防线内,这样才能使美军的重火力支援失效,美国电影《我们曾是战士》为了突出美军英勇,拍得美军几乎都是中枪的,我们的神剧导演没学会大主题要真实,小细节虚构,用真实主题让你相信虚构细节也是真实的这招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