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能力最强的皇帝之一,他以布衣起家,在元朝末年脱颖而出,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完成了从南到北的统一,文韬武略不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然而登基称帝后的朱元璋却被一件事困扰了近30年,他对大明朝的都城一直都不满意。

在元朝末年群雄割据的时候,朱元璋选择金陵(南京)作为根据地,改称应天府。称帝诏书中称应天为京师,但朱元璋对于应天并不满意,历史上以南京为都城的朝代都很短命,东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居多。其次南京偏居东南,难以掌控全国,而且城防有很大的隐患。

朱元璋攻取北宋故都汴梁后,有人提出迁都汴梁。朱元璋亲自到汴梁考察,汴梁居于全国中部,位置上佳。但战略位置不利,腹背受敌、无险可守,作为都城的话还不如南京,朱元璋只好作罢。考虑到当时西北还在用兵,汴梁成为了明军运送粮草和补充兵力的中转站,朱元璋仿古代南北二京的制度,以应天为南京,汴梁作为北京。

明朝平定陕西后,国都之议再次被提起,长安、洛阳、应天、汴梁等,大臣们众说纷纭,意见也不统一。朱元璋提出以家乡凤阳为都城,营建中都,此举带有光宗耀祖的私心,但是群臣都不敢提出反对。只有刘基坚决反对: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朱元璋依旧在凤阳建都,六年后停止。朱元璋称劳民伤财,实际上朱元璋已经着手清理功臣,迁都凤阳会助长江淮功臣的势力。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正式定南京为都城,刘基为新建宫殿选址燕雀湖,明朝征募民夫几十万填湖修建皇宫。宫殿建好后,朱元璋带领群臣登上紫金山俯视都城,群臣赞不绝口,14岁的朱棣说: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击中紫金城。原来南京都城的制高点全部在城外,朱元璋心中大怒。后来皇宫下沉,出现南高北低,是风水中亡国绝后的征兆,更成了朱元璋晚年的一块心病。

历史上长安曾作为西汉和唐朝的都城,朱元璋也想像刘邦一样迁都关中,长安战略位置极佳,又可巩固北方边防,明初主要的敌人还是北元残余势力。朱元璋派太子朱标考察西安和洛阳,朱标倾向于西安作为国都,朱标生病时仍然向朱元璋上疏筹建都城的事,明朝在西安城修建了帝都规模的钟鼓楼。后来朱标病逝,近70岁的朱元璋备受打击,丧子之痛超越了迁都之病,再没有心情考虑迁都事宜。

朱元璋写了一篇《祀灶文》: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惟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表达了强硬皇帝晚年无可奈何的一面,“兴废有数,只得听天”说明朱元璋最后也看开了吧。

相关文章